巫山秀耸不曾高,朝暮阳台亦未劳。
可惜湘累哀怨后,美人无命入离骚。
巫山秀耸不曾高,朝暮阳台亦未劳。
可惜湘累哀怨后,美人无命入离骚。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巫山词(其六)》。屈大均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深沉情感见长,此诗便是其作品中的一篇佳作。
诗中“巫山秀耸不曾高”,开篇即以“巫山”为题,描绘了巫山的秀丽与挺拔,却言其“不曾高”,似乎在暗示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深意或遗憾。接着,“朝暮阳台亦未劳”,进一步渲染了巫山的神秘与幽静,阳台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情感的寄托或心灵的归宿,但“未劳”二字则透露出一种空虚或未被充分利用的感觉。
“可惜湘累哀怨后”,将话题转向历史人物,这里的“湘累”指的是屈原,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哀怨与痛苦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屈原的遭遇与情感,与巫山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而深刻。最后,“美人无命入离骚”,表达了对屈原命运的同情与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无法得到完整展现的遗憾。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历史人物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钟山夜半发奇怪,火光炽然脱三昧。
法筵龙象不须惊,宝公留得眉毛在。
食轮才转法轮随,楼台金碧还相辉。
大千经卷何处觅,刚禅藏在僧伽叶。
如来言语皆真实,别有真经名第一。
琅函宝藏不能收,若遇知音请拈出。
别驾篇章敏,黄堂句法新。
宜民多受福,把笔竞题春。
拖玉丹墀晓,鸣珂紫陌尘。
退朝如有作,应亦念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