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匠资妙手,斲泥冶金炉。
云雷载皤腹,金石砻慢肤。
外质荷润色,中扃嗟厚诬。
岩岩金博山,水沉与之俱。
青烟耿朱火,郁窈凝空虚。
香色映华觞,喷薄满座隅。
谬当二器间,颜泚意不舒。
如闻厌浮伪,此物无赢馀。
勿云识真少,为谋良自疏。
巧匠资妙手,斲泥冶金炉。
云雷载皤腹,金石砻慢肤。
外质荷润色,中扃嗟厚诬。
岩岩金博山,水沉与之俱。
青烟耿朱火,郁窈凝空虚。
香色映华觞,喷薄满座隅。
谬当二器间,颜泚意不舒。
如闻厌浮伪,此物无赢馀。
勿云识真少,为谋良自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彭对一尊假铜香炉的感慨之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香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真伪、真假、本质与表象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巧匠资妙手,斲泥冶金炉”,开篇即点明了制作香炉的工艺之精巧,工匠们巧妙地将泥土炼铸成金属的香炉,暗示了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看似平凡的外表之下。
接着,“云雷载皤腹,金石砻慢肤”两句,通过描绘香炉的外观,进一步强调了其内在与外在的对比。云雷般的图案装饰着宽阔的腹部,金石的质地则打磨出光滑的表面,这些都体现了匠人的技艺与用心。
“外质荷润色,中扃嗟厚诬”两句,诗人开始反思香炉的真正价值。外表虽美,但内部却可能被误解或忽视,这引发了诗人对于真伪、本质与表象之间关系的深思。
“岩岩金博山,水沉与之俱”两句,通过金博山(一种古代的香炉)与水沉(一种香料)的搭配,再次强调了香炉作为载体,能够传递香气,净化心灵的作用。
“青烟耿朱火,郁窈凝空虚”描绘了香炉点燃后的情景,青烟袅袅,火焰微红,香气弥漫,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香色映华觞,喷薄满座隅”则进一步描述了香炉散发的香气如何与美酒相映成趣,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增添了宴会的雅致与乐趣。
最后,“谬当二器间,颜泚意不舒”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处真伪之间的尴尬处境的感慨,同时“如闻厌浮伪,此物无赢馀”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追求真实、拒绝虚伪的态度。
“勿云识真少,为谋良自疏”则是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认为人们往往因为缺乏辨别能力而错失了真正的美好,同时也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真伪、本质与表象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于追求真实、拒绝虚伪的坚定态度。
君如霜鹘精爽老,目睨云霄长侧脑。
不种河阳满县花,手披泮水收芹藻。
闭门较艺防请谒,门外宾朋迹如扫。
饥肠得酒吼怒雷,牙颊生烟喉吻燥。
青灯枕上梦蛾眉,惊魄酷怕寒砧捣。
纵未休粮仙骨轻,丹田亦合生梨枣。
归来清狂尚未减,怀抱向人辄倾倒。
不作孟公投辖饮,乃欲悲吟效郊岛。
明年东风破柳条,万里晴江波浩浩。
此时扁舟挽不留,依旧儒官守枯槁。
只今有酒不浪饮,迎腊寒梅为谁好。
相将风雪不饶人,拂面飞花故相恼。
期君三日不如盟,定作回波嘲栲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