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客在天涯。
没个信音缘底事,可怜风雨宿谁家。远望一长嗟。
清明节,有客在天涯。
没个信音缘底事,可怜风雨宿谁家。远望一长嗟。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一位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景。通过“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习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清明节,有客在天涯”,开篇点明主题,清明佳节,游子却远离故乡,身处异乡。这种对比,立刻唤起了读者对离别和思乡之情的共鸣。
“没个信音缘底事”,接着写游子在远方没有收到家人的消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句表达了游子对家人安危的担忧和对消息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孤独感。
“可怜风雨宿谁家”,进一步渲染了游子在外漂泊的艰辛和凄凉。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不知该投宿何处,这种情境不仅增加了诗的意境美,也加深了读者对游子命运的同情。
“远望一长嗟”,最后以“长嗟”收尾,游子遥望家乡的方向,发出长长的叹息。这一声叹息,包含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对生活的无奈感慨,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清明节这一特定背景,深刻揭示了游子在外的孤独、思念和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对离别和思乡主题的深刻探讨。
莲叶盛。寻幽准约烟艇。
名园深处小池亭,碧筒劝饮。
玉容寂寞扇痕凉,想应绮梦催醒。繁华事,休更省。
栏干几度愁凭。灵梭分得半机云,归来书锦。
翠盘凝露泻珠圆,还疑零落金粉。
澄奁乍启素练净。剩闲鸥、孤照清影。
欲语水仙难认。
又斜阳、艳艳暗催,游兴一镜吟魂,天风冷。
遍青山、画眉声里,欹斜帆叶吹到。
年年暮雨吴船曲,输与者边斜照。歌窈窕。
对如画人儿,依约小红小。低吟侧帽。
正酒被香销,诗襟雪浣,吹竹谱新稿。
乌逢底,钿盒镜奁开晓。听风听水都好。
闲鸥懒作双栖梦,值得鸳鸯一笑。
添懊恼,算如此、江山只合烟波老。底须归早。
想渔具因缘,笛床消息,不羡五湖棹。
独客遥岑。有半焦桐尾,千叠愁心。
天高清籁寂,秪七条弦上,幽怨愔愔。
瀑飞远涧,岫隐疏林,漏松风满襟。
正峭然、听到声稀处,添了云深。
还暗数、岁序骎骎,叹国工老去,若个知音。
词人今倦矣,怕一声弹指,旧梦难寻。
江湖鸥鹭,信沉沉,又山空木落。
归去也、静掩柴扉伴鹤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