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将军莳菊馀,尚遗秋雪一藤癯。
篱香伴酒经三主,钱树涂银散五铢。
往往抱霜冰夜蝶,亭亭插帽朗晴萸。
落英又道堪餐甚,坐看柴桑一事驱。
曾是将军莳菊馀,尚遗秋雪一藤癯。
篱香伴酒经三主,钱树涂银散五铢。
往往抱霜冰夜蝶,亭亭插帽朗晴萸。
落英又道堪餐甚,坐看柴桑一事驱。
这首诗描绘了菊花的独特魅力与坚韧精神。诗人以“曾是将军莳菊馀”开篇,巧妙地将菊花与古代将军的豪迈形象相联系,暗示菊花虽为秋日之物,却有着不凡的气节和风骨。接着,“尚遗秋雪一藤癯”一句,通过“秋雪”与“一藤癯”的对比,展现了菊花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姿态,其生命力之顽强可见一斑。
“篱香伴酒经三主,钱树涂银散五铢”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菊花的香气与美酒、金钱相融合,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赋予了菊花一种超脱世俗的价值观。菊花不仅能够陪伴饮酒,还能带来财富的象征,展现出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往往抱霜冰夜蝶,亭亭插帽朗晴萸”则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在霜雪中的美丽与高洁,以及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夜蝶的“抱霜冰”,形象地表现了菊花在寒冷中的孤独与坚守;而“亭亭插帽朗晴萸”,则通过帽子的插戴,展现了人们对于菊花的喜爱与尊重,同时也寓意着菊花在晴朗天气中的清雅与明亮。
最后,“落英又道堪餐甚,坐看柴桑一事驱”两句,既是对菊花食用价值的肯定,也是对菊花精神的赞美。菊花不仅可供观赏,还能入药、食用,体现了其多方面的实用价值。同时,“坐看柴桑一事驱”一句,借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九秋气爽,正溪山雨过,茅檐清暇。
篱菊妍英,知是为,佳节重阳开也。
色妙香殊,匀浮瓯面,俗状卑金斝。
歌狂饮俊,满簪还更盈把。
村外草草杯盘,边尘不动,欲买应无价。
端使晴霄风露冷,云卷烟收平野。
向晚婵娟,半轮斜照,想见成清夜。
玉山颓处,要看欹帽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