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畅图中四散人,藤床对坐遣闲情。
搔头真有爬梳态,搐鼻应无喷嚏声。
扪虱未能谈世事,撚髭元不为科名。
一时快意皆真乐,谁把丹青写得成。
四畅图中四散人,藤床对坐遣闲情。
搔头真有爬梳态,搐鼻应无喷嚏声。
扪虱未能谈世事,撚髭元不为科名。
一时快意皆真乐,谁把丹青写得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四散于图中的闲适场景,四个人各自在藤床上坐着,享受着悠闲的时光。诗人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他们的动作和神态:一个人抓头的样子仿佛在认真梳理,另一个人鼻子抽搐却无声,似乎没有打喷嚏。他们并未沉溺于世事的纷扰,抚弄虱子时并未谈论时政,捻须的动作并非为了追求科举功名。在这一刻,他们的快乐源自内心的真挚,而非外在的功利。诗人感叹,这样的欢乐情景若能被丹青妙手绘出,该是多么生动传神。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轻松笔调展现了人物的闲逸生活,流露出对简朴生活的欣赏与向往。
白登雁门道,骋望勾注巅。
山冈郁参错,石栈纷钩连。
度岭风渐生,入关寒凛然。
层冰如玉龙,万丈悬蜿蜒。
飞光一相射,我马忽不前。
抗迹怀古人,千载多豪贤。
郅都守长城,烽火静居延。
刘琨发广莫,吟啸《扶风篇》。
伟哉广与牧,勇略天下传。
时来英雄奋,事去陵谷迁。
古人不可期,劳歌为谁宣?
嗷嗷中泽鸿,聆我慷慨言。
城外好风日,骑驴投谷口。
双塔出深松,历村翻在后。
既涉石子溪,乃望岩间牖。
柴门过樵牧,试问在家否。
野色照须眉,下阶笑执手。
生平良内愧,出言犹色忸。
泪睫述家门,呼儿具杯酒。
泛爱答夙心,所言皆师友。
移情纵谈谐,遂忘风尘久。
日暮徒依依,中心亦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