榾柮炉头夜未阑,冰壶全觉漏声乾。
前山草木疑长白,下界楼台尽广寒。
骚客忽惊梅片落,老农先作稻花看。
何当一奏平淮颂,坐使皇图九鼎安。
榾柮炉头夜未阑,冰壶全觉漏声乾。
前山草木疑长白,下界楼台尽广寒。
骚客忽惊梅片落,老农先作稻花看。
何当一奏平淮颂,坐使皇图九鼎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画面。开篇“榾柮炉头夜未阑,冰壶全觉漏声乾”写出了夜深人静之时,只有炭火和冰泪滴落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冷清幽静的氛围。
接下来的“前山草木疑长白,下界楼台尽广寒”则进一步描绘了雪后的自然景观,山上的树木被雪覆盖,看上去像是白色的,而低处的楼台也都被严寒所笼罩。
诗人随后写道“骚客忽惊梅片落,老农先作稻花看”,这里的“骚客”指的是文人墨客,他们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看到梅花飘落会感到意外和惊喜。而“老农先作稻花看”则表明农民对于稻花(即雪后的景象)的关注,反映出他们对于生活和生计的重视。
最后,“何当一奏平淮颂,坐使皇图九鼎安”中,“何当”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一奏平淮颂”是指未来某个时刻能够演奏赞美平定江淮的乐曲,而“坐使皇图九鼎安”则描绘了一种和谐稳固的国家景象,其中“皇图”指的是皇帝治下的国度,“九鼎”象征着国家的安宁与权力的巩固。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自然界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政治的美好憧憬。
问断肠、江南江北,年时如许春色。
碧栏干外无边柳,舞落迟迟红日。
沙岸直,又道是、连朝寒雨送行客。
烟笼数驿,剩今日天涯,衰条折尽,月落晓风急。
金城路,多少人间行役。
当年风度曾识。
北征司马今头白,唯有攀条沾臆。
君莫折,君不见、舞衣寸寸填沟洫。
细腰谁惜?
算只有多情,昏鸦点点,攒向断枝立。
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
乍响瑶阶,旋穿绣闼。
更入画屏深处。
喁喁似诉。
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
空庭相和秋雨。
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
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闲愁无数。
宵深谩与。
怕梦稳春酣,万家儿女。
不识孤吟,劳人床下苦。
垂杨里。
兰舟当日曾系。
千帆过尽,只伊人不随书至。
怪渠道著我侬心,一般思妇游子。
昨宵梦,分明记,几回飞渡烟水。
西风吹断,伴灯花、摇摇欲坠。
宵深待到凤凰山,声声啼催起。
锦书宛在怀袖底。
人迢迢、紫塞千里。
算是不曾相忆。
倘有情早合归来,休寄一纸,无聊相思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