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有三子,欲谋分置之。
庶几一子在,可以收我尸。
老妻已咽绝,三子皆号悲。
生离过死别,不如还相随。
今我有三子,欲谋分置之。
庶几一子在,可以收我尸。
老妻已咽绝,三子皆号悲。
生离过死别,不如还相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左纬所作的《避贼书事十三首》中的第十首。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战乱,不得不与家人分离的痛苦心情,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诗的前两句“今我有三子,欲谋分置之”,描述了诗人有三个儿子,却因战乱不得不考虑将他们分开安置。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残酷的选择。
接着,“庶几一子在,可以收我尸”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他希望至少能有一个儿子留在身边,以备自己不幸时能有人收殓自己的遗体。这种对生死的忧虑,体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老妻已咽绝,三子皆号悲”描绘了家人的哀痛。老伴已经去世,三个儿子都在哭泣,表达出家庭成员间深深的悲痛和无助感。
“生离过死别,不如还相随”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他认为,即使活着与亲人分离,也比死去后无法团聚更让人痛苦。因此,他希望与家人一起共度难关,哪怕是在逆境中相互扶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战争背景下普通家庭的悲惨遭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左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