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池馆晴还雨,绿涨溶溶。花里游蜂。
宿粉栖香锦绣中。玉箫声断人何处,依旧春风。
万点愁红。乱逐烟波总向东。
清明池馆晴还雨,绿涨溶溶。花里游蜂。
宿粉栖香锦绣中。玉箫声断人何处,依旧春风。
万点愁红。乱逐烟波总向东。
这首《采桑子·清明》是宋代词人曾觌的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池馆内外的景色和词人心中的情感。"清明池馆晴还雨,绿涨溶溶",通过清明时节雨后的清新景象,展现了池馆周围的水色翠绿,仿佛在流动,营造出一种湿润而生机盎然的画面。"花里游蜂"进一步描绘了春意盎然的场景,蜜蜂在花丛中忙碌,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宿粉栖香锦绣中",将花朵比喻为锦绣,暗示了繁花似锦的美丽,同时也暗含了蜜蜂采集花粉的忙碌,寓意着春天的繁盛与甜蜜。接下来的"玉箫声断人何处",以悠扬的玉箫声引出对人的思念,但箫声已断,寻觅无踪,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依旧春风"点明时间未变,春风依旧,然而词人的心境却因人事变迁而变得复杂。"万点愁红"描绘了满眼的红色花朵,它们随风飘落,如同词人内心的愁绪纷飞,"乱逐烟波总向东"则寓言了这些愁绪如落花般随流水东逝,表达了词人无法挽留时光、只能任其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清明时节的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欣赏以及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斯文托同郡,侧闻长者风。
结屋荆溪上,读书白云中。
至孝出天性,哀感神明通。
折梅供灵几,花发实作丛。
况复群行懿,乡闾仰遗踪。
义方笃庭训,桂子奋时庸。
尚忆十载前,尊酒亲德容。
胡为一转盻,宿草迷堂封。
我歌薤露词,溅泪挥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