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白阁号奇峰,复有高人此托踪。
玉骨崚嶒堪比德,云衣变化竟从龙。
窗开霄汉琴书润,路出松篁杕屦重。
青壁丹崖非易造,几回西望兴还浓。
秦中白阁号奇峰,复有高人此托踪。
玉骨崚嶒堪比德,云衣变化竟从龙。
窗开霄汉琴书润,路出松篁杕屦重。
青壁丹崖非易造,几回西望兴还浓。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白阁为王太守寿夫题》描绘了一座位于秦中的奇特山峰,名为白阁,被一位高人选作隐居之地。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白阁峻峭的山形比喻为君子高尚的品德,暗示其坚贞不屈、卓尔不群。阁窗仿佛通向天空,书香琴声与自然环境相融,显示出主人的文雅与清高。通往白阁的小径穿过松竹丛,增添了幽深与宁静的氛围。诗人感叹这样的美景并非轻易可得,每次西望,都激发起浓厚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赞美了白阁的自然之美和主人的品格风范,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敬仰与向往。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职兄斯引。
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烖我躬。
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登山畏曛黑,山半谁家坟。
聊复倚枯木,怅眺延斜曛。
华表卧草閒,辟邪绣苔纹。
不知何公卿,料已无子孙。
俛视极千里,大野连秋旻。
秋阴匝地来,浩浩风沙昏。
残绿扫未尽,惨澹霾浮云。
寿阳瓦一垤,淮水围长闉。
美哉江河间,有此形势存。
孙曹始作俑,战守何纷纷。
天心倦离合,地力疲吐吞。
方今万里一,地险安足论。
颇闻守土责,宜备淮涡神。
浸城献三版,徙宅空千村。
频年苦蝗旱,此患匪所云。
但见途路旁,野哭多流民。
造物本无外,谁与排九阍。
长歌不能尽,恐扰泉间魂。
行行复延伫,天半松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