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猎将军夜打围,剑头吹火割鲜肥。
山林尽有逃生处,自是惊麇触祸机。
出猎将军夜打围,剑头吹火割鲜肥。
山林尽有逃生处,自是惊麇触祸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夜晚狩猎的情景,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战争与自然的交织,以及生命与死亡的对比。
首句“出猎将军夜打围”,开篇即点明了主题——一位将军在夜晚进行狩猎活动。夜晚的狩猎场景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紧张感,将军作为狩猎的主导者,其形象显得威严而果断。
次句“剑头吹火割鲜肥”,进一步描绘了狩猎的过程。剑头吹火,既是一种古代狩猎时点燃火把照明的方法,也象征着将军的智慧与力量。割鲜肥则暗示了狩猎的成功,猎物被成功捕获,形象地展示了将军的英勇和狩猎技巧的高超。
后两句“山林尽有逃生处,自是惊麇触祸机”,转折之处,诗人开始反思狩猎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山林间,动物们都有它们的避难所,但当人类的狩猎活动侵入时,这些避难所便成了它们的陷阱。这里,“惊麇”比喻被惊扰的动物,而“触祸机”则指它们因逃避而可能遭遇的危险。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行为后果的一种深思。
整首诗通过狩猎这一具体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反思。语言简洁有力,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曷留连?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子,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