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隘鼓儳虽失正,徇名昧义讵非痴。
经书明鉴传千古,识务通权用者谁。
阻隘鼓儳虽失正,徇名昧义讵非痴。
经书明鉴传千古,识务通权用者谁。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偶阅左传宋楚泓之战事因题》。诗中探讨了在历史事件中的抉择与道德考量,以及知识传承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
首句“阻隘鼓儳虽失正”,意指在面对困难或阻碍时,如果强行推进,可能会偏离正确的道路。这里强调了在决策过程中,应审慎考虑各种因素,避免盲目行动。
次句“徇名昧义讵非痴”,指出为了追求名声而忽视道义,这种行为无疑是愚蠢的。它提醒人们,在追求个人或集体利益时,不应以牺牲道德为代价。
第三句“经书明鉴传千古”,表达了对经典文献的尊崇和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经典著作如同明镜,能够照见真理,指导后人。
最后一句“识务通权用者谁”,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真正能够通晓时务、灵活运用策略的人是谁?这反映了作者对于智慧与实际操作能力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道德、智慧与实际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及人性的深刻洞察。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