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行送客,东津潮满时。
傍花吟驻棹,扫石坐传卮。
细雨晨钟湿,轻云午阁移。
欲别还留语,重来未有期。
野寺行送客,东津潮满时。
傍花吟驻棹,扫石坐传卮。
细雨晨钟湿,轻云午阁移。
欲别还留语,重来未有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松江龙华寺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首联“野寺行送客,东津潮满时”点明了地点与时间,野寺中行走,东边的渡口潮水已涨满,营造出一种即将分别的氛围。颔联“傍花吟驻棹,扫石坐传卮”则细腻地刻画了送别时的情景,诗人倚靠在花旁吟诗,船停泊岸边,扫去石上的尘埃,与朋友相对而坐,举杯畅饮,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不舍之情。
颈联“细雨晨钟湿,轻云午阁移”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细雨蒙蒙,晨钟声声,似乎都带着一丝湿意,轻云缓缓移动,仿佛时间也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伤感。
尾联“欲别还留语,重来未有期”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心中满是离别的不舍,却不得不开口道别,留下最后的话语。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盼,但又深知这可能遥不可及,充满了无奈与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成功地将送别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临高台,瞻帝里,五侯七贵歌钟起。
陌上黄尘飞塞天,大车央央续车前。
朝游斗鸡坊,暮入长楸里。
少年宝剑青丝囊,锦帐如云百余里。
临高台,岁将暮。西风川上旌,吹向维扬渡。
金陵草色半青青,槛外长江百丈清。
白鹭洲前官舸发,石头城下暮潮平。
回眺雒城中,万事予何有。
身上鹔鹴裘,可换新丰酒。
为予买却清江槎,逢君须及白门花。
江上莼鲈秋更美,早看君去倍思家。
三楚多秀士,善剑复闲辞。
陪銮一柱观,解佩七星池。
芳流戏绿芷,平路结青骊。
时进雄风赋,还承暮雨词。
弦歌未解已,原野动旌旗。秦师带百万,吴国安危。
夷陵既已毁,鄢城讵能支。
在昔承欢豫,联组荫光仪。
一朝陷兵气,王室忽如遗。
至今嗟百士,如何勿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