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雷霆怒,悲风白日阴。
谁传寒外箭,空费帑中金。
鬼哭川流血,春归燕在林。
江南佳丽地,莫忆翠华临。
不见雷霆怒,悲风白日阴。
谁传寒外箭,空费帑中金。
鬼哭川流血,春归燕在林。
江南佳丽地,莫忆翠华临。
这首诗名为《闻虏大入辽阳》,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战事的紧张与悲凉氛围。
首联“不见雷霆怒,悲风白日阴”以“不见雷霆怒”起笔,暗喻战事的突然与不可预测,而“悲风白日阴”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压抑和哀伤的气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乱将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
颔联“谁传寒外箭,空费帑中金”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资源的浪费。箭矢在寒冷的边境外飞舞,却无人知晓其去向,象征着战争的无情;而“空费帑中金”,则表达了对国家财富被无谓消耗的痛心,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的无奈。
颈联“鬼哭川流血,春归燕在林”运用对比手法,前一句“鬼哭川流血”描绘了战场上的血腥与死亡,后一句“春归燕在林”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平静,形成鲜明的反差,强调了战争对生命和自然的破坏。
尾联“江南佳丽地,莫忆翠华临”收束全诗,以江南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和平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江南作为古代文人墨客常描绘的富饶之地,此处成为与战乱形成鲜明对比的象征,强调了和平与安宁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强烈向往,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园南旧植千竿绿,高者如墙大如屋。
风狂雨急墙屋翻,干折丛低共倾覆。
忽惊舞罢鸿门会,怒斗纷纷碎苍玉。
复似骊山坠石馀,数百书生葬坑谷。
初疑凤羽堕当空,更讶箨龙身在陆。
翠落琼飞不复完,顿使泥沙污人目。
忆昔新移近水隈,瘦骨棱层不盈束。
晨浇恐被风日燥,晚护幸免霜雪酷。
十年长养成亦艰,一旦摧颓势何速。
我时夜半惊水至,崛起仓皇问僮仆。
彼騃不识人意劳,只顾囊衣与甑粟。
观里桃花何足论,堂前楠树犹堪录。
无家更欲买山林,有径谁当伴松菊。
前轩好竹只数个,颇觉幽怀看未足。
春来拟欲探萌芽,苍苔慎勿迷芳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