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转又辞家去,行时便期归早。
箬雨今船,檐风昨枕,秋思较量多少。征鸿满道。
已衰尽江天,旧时芳草。
怨笛谁家,更来吹得柳枝老。依篷何限寂峭。
短檠愁不寐,乡梦偏到。
紫蟹黄菰,白头青鬓,赢却开樽一笑。寒芦战晓。
且健趁西风,放回行棹。海角城山,乱云昏未扫。
还家转又辞家去,行时便期归早。
箬雨今船,檐风昨枕,秋思较量多少。征鸿满道。
已衰尽江天,旧时芳草。
怨笛谁家,更来吹得柳枝老。依篷何限寂峭。
短檠愁不寐,乡梦偏到。
紫蟹黄菰,白头青鬓,赢却开樽一笑。寒芦战晓。
且健趁西风,放回行棹。海角城山,乱云昏未扫。
这首《台城路·越江舟中怀归》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越江之上,怀想归家之情的细腻情感。
“还家转又辞家去”,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回归故土,却又不得不踏上新的旅程。“行时便期归早”,表达了诗人对早日归家的急切期盼。接下来,“箬雨今船,檐风昨枕,秋思较量多少”几句,以自然景象入笔,通过“箬雨”、“檐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将诗人的思绪与季节的变换相融合,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共鸣。
“征鸿满道。已衰尽江天,旧时芳草。”诗人借“征鸿”满天飞翔的景象,象征着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暗喻时光流逝,往日的美好已成过往。接着,“怨笛谁家,更来吹得柳枝老。”一句,通过“怨笛”的声音,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仿佛连柳枝都因这声音而显得苍老。
“依篷何限寂峭。短檠愁不寐,乡梦偏到。”诗人身处舟中,四周寂静,心中充满愁绪,难以入眠,乡愁如梦般纷至沓来,加重了内心的孤独感。最后,“紫蟹黄菰,白头青鬓,赢却开樽一笑。”诗人以美食为乐,试图在短暂的欢愉中忘却忧愁,但这种欢愉终究是暂时的,无法真正驱散心中的愁云。
“寒芦战晓。且健趁西风,放回行棹。”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乐观的态度,希望趁着西风,让舟行得更快,早日回到家乡。“海角城山,乱云昏未扫。”结尾处,诗人以海角山城、乱云未散的形象,象征着归途的遥远与艰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与君涉世网,所得如钩温。
念昔相乖离,俯仰变寒暄。
把袂安可期,寄书嘱加餐。
三年汝水滨,孤怀谁与言。
末路非所望,联镳金马门。
校文多豫暇,玄谈到羲轩。
孰云笭箵小,史书垂後昆。
匪惟以旧闻,抵牾良可刊。
比枉病中作,笔端淮海奔。
亟驾问所苦,兀坐一室闲。
晤对不知夕,归途斗星翻。
平时带十围,颇复减臂环。
君其专精神,微恙不足论。
恺悌神所劳,此理直如弦。
投暮安州北,苍烟乱眼昏。
茅茨人外路,砧杵月边村。
野水飞云薄,空林噪雀繁。
几人堪此乐,逢客莫轻论。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数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玉宽。
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缘尽山城且不归,此生相见了无期。
保持异日莲花上,重说如今结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