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何所惹,无作坐幡阴。
拂户非风动,盈庭自雪深。
尽教三昧彻,那受万缘淫。
悟到忘言处,空空是此心。
尘埃何所惹,无作坐幡阴。
拂户非风动,盈庭自雪深。
尽教三昧彻,那受万缘淫。
悟到忘言处,空空是此心。
这首诗描绘了禅僧在静谧环境中修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僧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与领悟。
首句“尘埃何所惹,无作坐幡阴”以“尘埃”象征外界的纷扰与诱惑,禅僧选择在幡影下静坐,远离尘世的干扰,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拂户非风动,盈庭自雪深”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冬日静谧的画面:门扉轻轻摇动并非风吹所致,而是禅僧内心的波动;庭院中雪花飘落,积聚成深,象征着禅僧内心的纯净与深邃。这两句不仅营造了清幽的氛围,也隐喻了禅修过程中对外界物质现象的超越,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入探索的过程。
“尽教三昧彻,那受万缘淫”进一步表达了禅僧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与坚持。三昧,即禅定,意指心灵达到一种深度的平静与专注状态。禅僧愿意彻底地沉浸在禅定之中,不受任何外在欲望与杂念的侵扰,展现出其对精神纯净的执着追求。
最后,“悟到忘言处,空空是此心”点明了禅修的最终目标——悟道。悟道之后,言语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体验与真理,此时的心灵是空灵而纯净的。这不仅是对禅修过程的总结,也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揭示,强调了超越语言与形式,直达内心深处的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僧在修行过程中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领悟,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纯净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