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髯丰颊怪涪翁,闻说年来得一雄。
千里楚云宁料及,传观颜色一樽同。
脩髯丰颊怪涪翁,闻说年来得一雄。
千里楚云宁料及,传观颜色一樽同。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访伯平吴门(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伯平于吴门的情景,通过“脩髯丰颊”这一形象描写,展现了友人的外貌特征,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脩髯丰颊怪涪翁”,开篇以“脩髯丰颊”形容友人的外貌,既突出了友人的独特气质,又巧妙地将友人与历史上的涪翁相联系,暗示了友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不凡的才华或品格。这里的“怪”字,或许蕴含着对友人独特之处的赞赏和好奇。
“闻说年来得一雄”,接着提到听说友人在这一年里有所成就,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这不仅表达了对友人近期成就的认可,也暗含了对友人未来发展的期待和祝福。
“千里楚云宁料及,传观颜色一樽同。”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尽管相隔千里,但通过“楚云”这一意象,巧妙地将空间距离转化为情感的距离,强调了友情的深厚。而“传观颜色一樽同”则直接描绘了两人共享美酒的画面,通过“颜色”二字,不仅指代了酒的颜色,更象征了两人共享的喜悦与情谊。这一句通过细节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场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外貌、成就以及相聚时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