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柳乍三眠,听流澌、废苑春光才晓。
腊雪未全消,寒沙外、半旧苔痕谁扫。
东风几日,鸭头新涨冰钱小。
是处翠波通短棹,冷浸六朝芳草。
朱栏几曲斜临,影弓弓、十里香踪不了。
漂出落花多,红桥口、曾有浣衣人到。
遥峰缥缈,霁蟾飞下游人悄。
道是新烟未禁,灯火秦淮还少。
人柳乍三眠,听流澌、废苑春光才晓。
腊雪未全消,寒沙外、半旧苔痕谁扫。
东风几日,鸭头新涨冰钱小。
是处翠波通短棹,冷浸六朝芳草。
朱栏几曲斜临,影弓弓、十里香踪不了。
漂出落花多,红桥口、曾有浣衣人到。
遥峰缥缈,霁蟾飞下游人悄。
道是新烟未禁,灯火秦淮还少。
这首清代龚翔麟的《南浦·春水》描绘了春天初醒的景象。诗人以人与柳树一同从冬眠中苏醒为引子,流澌声中,废苑的春光刚刚开始展现。尽管腊月残雪尚未完全消融,但寒沙之外,苔痕斑驳,显现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美。东风微拂,河面冰层薄如钱,小舟轻荡,穿越冷浸的六朝芳草,透出一丝生机。
词中朱栏曲折,映衬着十里花香,然而落花飘零,红桥口曾有人洗衣的场景令人回味。远处山峰若隐若现,雨后明月高悬,游人稀疏,更显宁静。诗人提到新烟未禁,秦淮河畔的灯火略显寥落,增添了淡淡的哀愁和怀旧之情。整体上,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色,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