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童子见,今见二毛翁。
海月三秋别,江云一日同。
鸥心驰舍北,龙尾曳天东。
定有延和奏,南来寄一通。
当年童子见,今见二毛翁。
海月三秋别,江云一日同。
鸥心驰舍北,龙尾曳天东。
定有延和奏,南来寄一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和前人赋别(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回忆与童年伙伴的分别,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当年童子见,今见二毛翁。” 这两句描绘了时间流逝,童真渐失的生动场景。童子指的是年幼时期的朋友,而今见到的则是头发斑白的老人。这两句不仅反映了岁月更迭,也透露出一种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海月三秋别,江云一日同。” 这里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离合之感。海月与江云都是诗人心中美好的象征,而“三秋”则意味着长时间的分别,“一日”则是短暂的相聚。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友情深厚而又脆弱的复杂情感。
“鸥心驰舍北,龙尾曳天东。” 这两句用了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境。鸥(一种水鸟)和龙都是自由飞翔的象征,而这里则是表达心灵的奔走和无尽的向往。
“定有延和奏,南来寄一通。”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希望能够通过书信等方式与远方的朋友保持联系。这里的“延和”可能指的是一种和谐的音乐或者是诗人的心境,而“南来”则暗示着期待来自南方(也许是朋友所在之地)的消息。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用,使得整个作品既有深沉的情感,也不失壮丽的想象空间。
大道本无幻,常情自有魔。
人皆迷著此,师独悟如何。
为岳开窗阔,因虫长草多。
说空空说得,空得到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