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淅沥声,秋宵落山雨。
隔窗想飒沓,度岭鸣林楚。
晚田率穫罢,润尚滋蔬圃。
明当驻行跸,夫谁渐石苦。
雨可晴亦得,幸值忘忧所。
枕上淅沥声,秋宵落山雨。
隔窗想飒沓,度岭鸣林楚。
晚田率穫罢,润尚滋蔬圃。
明当驻行跸,夫谁渐石苦。
雨可晴亦得,幸值忘忧所。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声带来的宁静与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雨声、窗外景象、农事以及对未来的遐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首句“枕上淅沥声,秋宵落山雨”,开篇即以“淅沥”之声入题,形象地描绘了夜晚雨滴轻轻敲打在耳边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凉意的秋夜氛围。接着,“隔窗想飒沓,度岭鸣林楚”,通过想象窗外雨声在山岭间回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到雨声的悠扬与辽阔。
“晚田率穫罢,润尚滋蔬圃”两句,转而关注农事,描述了雨后田间的景象,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最后,“明当驻行跸,夫谁渐石苦”,表达了对未来的思考和担忧,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劳作可能会带来一些辛苦,但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的期待与坚韧。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通过雨声这一自然现象,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也反映了其对生活、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在宁静的夜晚,雨声成为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之间沟通的桥梁,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收获、希望与挑战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