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以为庵,环顾萧然虚。
内乐苟自足,容人即有馀。
旁依修竹密,上翳青松株。
勿言此中陋,中有君子居。
茅茨以为庵,环顾萧然虚。
内乐苟自足,容人即有馀。
旁依修竹密,上翳青松株。
勿言此中陋,中有君子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淡泊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诗人以茅草为屋,建造一处简朴的居所,环顾四周,感觉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空旷与自由。内心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自给自足的生活,不需要外界的过多装饰或奢侈。
“容人即有馀”一句,表明诗人对待客人的态度,即使空间不大,但只要是真诚相待,就能让人感到温暖和余裕。接着,“旁依修竹密,上翳青松株”两句,具体描绘了居所的环境,竹子围绕,枝叶茂盛,而头顶上则是遮天蔽日的青松,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宁静和高洁。
最后,“勿言此中陋,中有君子居”表达了诗人对这处居所的自豪和肯定。尽管外人可能会觉得这里简陋,但诗人认为,这里住着品德高尚的人,因此不容他人评说。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有的态度,把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放在物质条件之上。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