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如流星,涓涓向前去。
前死万年馀,寻入微尘数。
中死千年外,骨石化为土。
后死百年强,形骸在坟墓。
续续死将埋,地窄无安处。
已后烧作灰,扬却随风去。
生死如流星,涓涓向前去。
前死万年馀,寻入微尘数。
中死千年外,骨石化为土。
后死百年强,形骸在坟墓。
续续死将埋,地窄无安处。
已后烧作灰,扬却随风去。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性。诗人将生命比作流星,迅速划过夜空,然后消失于无形之中,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逆转。从“生死如流星”开始,诗人便以流星的比喻,引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接着,“涓涓向前去”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不断前行,如同细流不息,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不断地流动,最终归于自然。这种描述既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不可阻挡的终结。
“前死万年馀,寻入微尘数。”“中死千年外,骨石化为土。”“后死百年强,形骸在坟墓。”这三句通过时间的递进,展现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无论是远古的先人,还是遥远的未来之人,最终都将化为尘土或长眠于地下,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种对生命终将消逝的描述,充满了深沉的哲学思考,让人不禁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续续死将埋,地窄无安处。”“已后烧作灰,扬却随风去。”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死亡的必然性和生命的脆弱性。无论是生前的荣华富贵,还是世间的种种追求,在死亡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最终,生命都将化为灰烬,随风飘散,不留痕迹。这种对生命终极状态的描绘,既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生命的短暂、死亡的必然以及生命的归宿,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
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古道自愚憃,古言自包缠。
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崙颠。
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
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
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
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驎。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问茅屋祭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