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楚国史》
《楚国史》全文
唐 / 徐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六国商于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ǔguóshǐ
táng / yín

liùguóshānghènzuìduōliánggōngxiūwǎnjiànxiū

jūnwángjiǎnhuángshézàizhāngnài

注释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秦、魏、韩、赵、楚、燕六个国家。
商于: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商丘和湖北十堰之间,这里泛指六国与秦国交界处。
恨最多:指六国对秦国的仇恨非常深重。
良弓:比喻有才能的人或策略。
休:不要。
绾剑休磨:暗示不必时刻准备对抗秦国。
君王:指秦国的君主。
如簧舌:比喻能言善辩、善于游说的人,这里特指张仪。
再得:如果再次得到。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曾为秦国效力,擅长外交游说。
欲奈何:又能怎么办呢?表示对张仪再次出山的担忧。
翻译
六国与秦国之间的恩怨最为深重,
精良的弓箭也不必再挂上剑鞘,不再擦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即战国时期,六国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略,不得不暂时放下恩怨,联合起来。其中“良弓休绾剑休磨”一句,通过对武器维护工作的停止,隐喻战争状态的暂停和联盟的形成。此处诗人借用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感慨。

“君王不剪如簧舌”则是形容那些能言善辩、能够调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说客,如同不需要修剪的美好之舌,强调了他们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国家间的联盟和策略的制定。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炼,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外交策略的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那些能言善辩、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徐夤

徐夤
朝代:唐   籍贯:福建莆田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猜你喜欢

月下杂感·其一

明月几时有,人间何事无。

倾城顾形影,壮士抚头颅。

方寸谁堪比,深宵我共孤。

感君行乐处,分照及蓬庐。

(0)

大风夜泊岳阳楼下

妻孥留滞汉江隈,独自登舟谒府来。

众水交流人事急,下弦无月雁声哀。

见灯知与州城近,拥被闲将世事猜。

薄宦未消湖海气,更何怀抱不能开。

(0)

题宋宣和澄泥砚

澄泥贡砚识宣和,小篆分明泐未磨。

抚不手留质古玉,映教心澹色春波。

出陶底异铜台瓦,受墨偏宜棐几娥。

温室馀閒常命什,敕几惟觉惭赓歌。

(0)

许州

初秋过颍上,草木尚苍然。

午日澹平野,极望空无烟。

乱蝉相继响,独树垂阴圆。

旧渠八九废,许下犹良田。

如何文潞公,种竹才㛹娟。

行受使相寄,不见车盖旋。

荒园今亦尽,潩水长涓涓。

(0)

从军行二首寄赠杨用修·其一

鸿运纂丕基,龙飞起潜邸。

圣孝亶渊衷,徽猷迈前轨。

聚讼纷盈庭,批鳞抗群议。

徒逞折角雄,犹取越樽忌。

在宥蒙至仁,承嘉远投裔。

稽首金马门,伤心碧鸡戍。

幕府雅好贤,辟君掌书记。

三纪踰瓜期,数口尚匏系。

朅来秉宪章,欲往问奇字。

为赋从军行,聊展怀人思。

(0)

自香山取道玉泉传膳视事毕遂刺舟由西海至畅春园问安归圆明园雨后澄霁轩斋静敞喜麦禾之兆丰值笔墨之含润欣然拈韵斐尔成篇

山园雨霁晓轻寒,诘曲兰蹊露色漙。

便到玉泉因视政,喜看瑞麦为加餐。

一舟蘋沼思为楫,三日萱阶切问安。

过午几閒临后苑,研香瓯净适澄观。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