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商于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六国商于恨最多,良弓休绾剑休磨。
君王不剪如簧舌,再得张仪欲奈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即战国时期,六国为了抵抗强秦的侵略,不得不暂时放下恩怨,联合起来。其中“良弓休绾剑休磨”一句,通过对武器维护工作的停止,隐喻战争状态的暂停和联盟的形成。此处诗人借用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与感慨。
“君王不剪如簧舌”则是形容那些能言善辩、能够调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说客,如同不需要修剪的美好之舌,强调了他们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他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国家间的联盟和策略的制定。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提炼,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外交策略的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于那些能言善辩、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的敬仰之情。
鸿运纂丕基,龙飞起潜邸。
圣孝亶渊衷,徽猷迈前轨。
聚讼纷盈庭,批鳞抗群议。
徒逞折角雄,犹取越樽忌。
在宥蒙至仁,承嘉远投裔。
稽首金马门,伤心碧鸡戍。
幕府雅好贤,辟君掌书记。
三纪踰瓜期,数口尚匏系。
朅来秉宪章,欲往问奇字。
为赋从军行,聊展怀人思。
山园雨霁晓轻寒,诘曲兰蹊露色漙。
便到玉泉因视政,喜看瑞麦为加餐。
一舟蘋沼思为楫,三日萱阶切问安。
过午几閒临后苑,研香瓯净适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