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宦犹韦布,能声在荐绅。
当时供奉曲,晚岁义熙人。
白首廛间隐,黄粱梦里身。
阶庭珠树密,曾不染微尘。
贵宦犹韦布,能声在荐绅。
当时供奉曲,晚岁义熙人。
白首廛间隐,黄粱梦里身。
阶庭珠树密,曾不染微尘。
这首元代张伯淳所作的《挽赵太监》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对赵太监生前显赫地位与身后凄凉结局的深刻感慨。
首联“贵宦犹韦布,能声在荐绅”,以“韦布”比喻平民,与“贵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赵太监虽曾位高权重,但最终回归平民身份,凸显了人生无常和权力的虚幻。同时,“能声在荐绅”则赞美他在官场中的声望与影响力,即使退隐也依然被人铭记。
颔联“当时供奉曲,晚岁义熙人”,通过“供奉曲”这一宫廷音乐活动,描绘了赵太监在位时的荣华生活,而“晚岁义熙人”则暗示其晚年或去世后的平静与超脱,似乎在说他终于从权力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回归本真。
颈联“白首廛间隐,黄粱梦里身”,运用典故,将赵太监晚年隐居的生活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粱一梦”,表达了对其晚年生活的向往与理想化,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逃避。
尾联“阶庭珠树密,曾不染微尘”,以“阶庭珠树密”形容赵太监府邸的富丽堂皇,与“曾不染微尘”形成对比,强调其生活虽奢华,但内心却纯净无染,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赵太监生前后的对比,以及对其理想化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唐代衣冠高四姓,天宗之亚荥阳郑。
不坠家声五百年,桂籍相望三叶庆。
上人猛谢区中缘,破冠投栉还童颠。
寸灰已灭五经笥,来入辨才无碍禅。
我窃官粮众人后,相逢宛是平生旧。
一闻南国白头吟,万愧西风碧云陋。
老鹤终辞鸡鹜群,谁将断绠绊浮云。
它日传衣度梅岭,解留何语与将军。
疲筋任藜杖,行药下僧坊。
月出河汉白,雨馀草木凉。
有怀社中子,引首东南望。
高韵少谐结,何心事征商。
泗滨六七月,万柳鸣蜩螗。
大艑轲峨来,迎风坐胡床。
投钱授赤券,岂所试君长。
申退尚多暇,不无金玉章。
而余方执热,思得濯沧浪。
云笺傥写寄,珍重未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