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踪甘屏裔,簿领亦闲闲。
虎迹村间路,猿声郭外山。
四愁仍欲结,双鬓渐成斑。
长见乘槎者,天风万里还。
浮踪甘屏裔,簿领亦闲闲。
虎迹村间路,猿声郭外山。
四愁仍欲结,双鬓渐成斑。
长见乘槎者,天风万里还。
这首明代诗人林大辂的《浮踪》描绘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环境的深深感触。"浮踪甘屏裔"表达了诗人愿意过着隐逸的生活,远离尘世纷扰;"簿领亦闲闲"则写出了他在官场中的闲适,不被琐事所累。接下来的两句"虎迹村间路,猿声郭外山"通过乡村小路的虎迹和远处山上传来的猿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野趣的意境。
"四愁仍欲结,双鬓渐成斑"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岁月的痕迹,暗示着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最后两句"长见乘槎者,天风万里还"借典故表达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希望他们能平安归来,自己也能在想象中随风飘向远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远方的心境,同时也蕴含着淡淡的孤独与期待。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
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