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觉先大师觉先参佛照圆通二老》
《送觉先大师觉先参佛照圆通二老》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浮玉道人雷电舌,法云老师冰雪颜。

后来事听诸方外,先数君游二老间。

只把黑甜酬世味,从教螺鬓有诗斑。

乘秋曳杖归何处,万叠匡庐是故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觉先的大师的形象与风范,以及诗人对其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大师超凡脱俗的气质。

“浮玉道人雷电舌,法云老师冰雪颜。” 开篇即以“浮玉道人”和“法云老师”为觉先大师冠名,通过“雷电舌”和“冰雪颜”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大师言语的犀利与思想的纯净,如同雷电般震撼人心,又如冰雪般清冷高洁。

“后来事听诸方外,先数君游二老间。”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大师的修为与经历,暗示其在佛法修行上的深厚造诣,以及与诸多高僧大德的深厚交情,显示了大师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

“只把黑甜酬世味,从教螺鬓有诗斑。” 这里以“黑甜”形容大师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即使面对世间的繁华与诱惑,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螺鬓有诗斑”则表达了大师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留下诗意的痕迹。

“乘秋曳杖归何处,万叠匡庐是故山。” 最后两句描绘了大师归隐的情景,想象其在秋日里携杖而行,最终回归到那座象征着佛教圣地的“万叠匡庐”,表达了对大师遁入空门、追求心灵净土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觉先大师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其非凡的智慧、高尚的人格以及对佛教事业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鼮鼠赞

有鼠豹采,厥号为鼮。汉朝莫知,中郎能名。

赏以束帛,雅业遂盛。

(0)

沾泥絮

雨扑香尘紫陌融,杨花无力奈春风。

凭虚到底升还坠,浪迹从前西复东。

漫拟铺毡盈径路,无缘点砚入帘栊。

萍繁榉弱皆乘化,心事枯禅未许同。

(0)

赠别华顶老僧

老宿清无侣,名山住有年。

须留三寸雪,衲挂半窗烟。

破屋眠秋雨,孤铛煮夜泉。

相逢笑相别,红叶满霜天。

(0)

晚过新兴寺

晚过新兴寺,扶藜野步轻。

鸟啼春雨足,花落午风晴。

僧室连云住,山阿带雾行。

武陵归路近,已听涧松声。

(0)

铁笔行为王元诚作

王郎宋代中书孙,铸铁为笔书坚珉。

画沙每笑唐长史,拔毫未数秦将军。

高堂落笔神鬼怒,九万鸾笺碎如雾。

铅泪霏霏洒露盘,金声铮铮入秋树。

鸟迹微茫科斗变,柳薤凋伤悲籀篆。

鼓文已裂岐阳石,漆灯空照山阴茧。

王郎笔艺精莫传,几度索我东归篇。

毛锥不如铁锥利,吾方老钝君加鞭。

矢尔铁心磨铁砚,淬锋要比婆留箭。

太平天子封功臣,脱囊去写黄金券。

(0)

题画

碧柳丝丝拂钓舟,溶溶水面一群鸥。

不知谁在茅堂住,坐看青山到白头。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