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春三度,何年此夜晴。
孤灯然客恨,片雨入乡情!
野庙求神语,空山见火行。
病馀眠不著,泪满晓钟声!
闽海春三度,何年此夜晴。
孤灯然客恨,片雨入乡情!
野庙求神语,空山见火行。
病馀眠不著,泪满晓钟声!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在闽海的独特氛围与情感体验。首句“闽海春三度,何年此夜晴”以闽海的春景起笔,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引出对特定夜晚晴朗的期待,营造了一种既往与未来的交织感。
“孤灯然客恨,片雨入乡情!”这两句通过“孤灯”与“片雨”的意象,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孤灯下,诗人的心绪如同被点燃,充满了离愁别绪;而片雨则仿佛触动了思乡之情,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内心的感受外化为可感知的自然现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野庙求神语,空山见火行。”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在荒野的庙宇中,人们虔诚地祈求神灵的指引,这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也是心灵的寄托。而在空旷的山林间,火光的闪烁似乎成为了连接现实与想象的桥梁,激发了人们对生活、对未来的思考和憧憬。
最后,“病馀眠不著,泪满晓钟声!”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哀伤。经历了病痛之后,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无法言说的苦楚,直至晨钟响起,泪水已湿透衣襟。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个人的痛苦,也暗示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元宵节期间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信仰、生命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寒食春光正好誇,小筵应免负芳华。
清谈且喜交挥麈,赌酒何须要画蛇。
泼火雨馀微绿润,落花风急乱红斜。
幕中有客应惆怅,今日全输太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