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漠漠竹枝雨,杜鹃上下声音苦。
此鸟年年向寒食,何独今闻摧肺腑。
昔人云是古帝魂,再拜不敢忘旧主。
前年三月十九日,山岳崩颓哀下土。
杂花生树莺又飞,逆首依然逋膏斧。
燕山模糊吹蒿薤,江表熙怡卧钟鼓。
太王蓄意及圣昌,奥窔通诚各追数。
金马封事石渠书,怨毒犹然在门户。
静听呜咽若有谓,懦夫不难安寠薮。
何不疾呼自庙堂,徒令涕泣沾草莽。
江村漠漠竹枝雨,杜鹃上下声音苦。
此鸟年年向寒食,何独今闻摧肺腑。
昔人云是古帝魂,再拜不敢忘旧主。
前年三月十九日,山岳崩颓哀下土。
杂花生树莺又飞,逆首依然逋膏斧。
燕山模糊吹蒿薤,江表熙怡卧钟鼓。
太王蓄意及圣昌,奥窔通诚各追数。
金马封事石渠书,怨毒犹然在门户。
静听呜咽若有谓,懦夫不难安寠薮。
何不疾呼自庙堂,徒令涕泣沾草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宗羲在三月十九日听到杜鹃鸟凄苦的叫声,引发了他的深深感慨。他联想到杜鹃鸟每年寒食时节的啼鸣,似乎在传达一种悲痛的情感,仿佛是古代帝王的幽魂在诉说哀伤。诗人提及前年的山河巨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以及对旧主的忠诚和怀念。
诗中提到的“燕山”、“逆首”、“逋膏斧”等词,暗示了战乱和政治迫害的痕迹,而“奥窔通诚”则反映了他对历史传承和信仰的坚守。诗人反思为何不从庙堂发出疾呼,而是只能让悲伤洒满田野,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对改革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杜鹃鸟的象征,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
恨秋雁年年,长空澹澹,事往情留。
白头。
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
岩城笳鼓动高秋。
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
风流。
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
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
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麹蘖埋。
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
君言病岂无媒。
似壁上雕弓蛇暗猜。
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
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
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