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屠城岂是功,青郊野鬼泣寒空。
至今寺外苍苔月,照入阑干午夜风。
百战屠城岂是功,青郊野鬼泣寒空。
至今寺外苍苔月,照入阑干午夜风。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残酷与悲凉,通过“百战屠城”、“青郊野鬼泣寒空”的描述,展现了战争对生灵的摧残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苍苔月”与“午夜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沉寂与战争的永恒影响。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艺祖志一统,命师伐江南。
卑辞徐铉来,称如事父严。
父子而两家,不可何待占。
缓师复遣求,论辨徒詹詹。
榻侧难容睡,按剑叱何惭。
嫚骂如沛公,创业多直谈。
更能用曹彬,禁暴恢海涵。
一时王业定,太平引养恬。
时泰作广义,吹求致苛纤。
谓徐铉辱君,谀颂失太谦。
更为设若词,包茅问贡拈。
阔论名有无,诡辨逞呫諵。
有如爱二毛,宋师无救歼。
辞费申臆见,史义何曾探。
昌黎有定评,责人详已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