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何迢迢,迢迢夕阳外。
我行曾几时,虚舟入青霭。
崖倾断车箱,庙古阴松桧。
遥见灵旗翻,微风响清籁。
川光与天容,上下如衣带。
累累白石明,窅窅浮云晦。
日夕故乡心,山川渺吴会。
连山何迢迢,迢迢夕阳外。
我行曾几时,虚舟入青霭。
崖倾断车箱,庙古阴松桧。
遥见灵旗翻,微风响清籁。
川光与天容,上下如衣带。
累累白石明,窅窅浮云晦。
日夕故乡心,山川渺吴会。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彝尊在大庙峡的所见所感。首句“连山何迢迢,迢迢夕阳外”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山势的绵延和夕阳的遥远,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我行曾几时,虚舟入青霭”表达了诗人轻舟漂泊,仿佛融入青色云雾中的孤寂之感。
“崖倾断车箱,庙古阴松桧”描绘了峡谷中险峻的崖壁和古老的庙宇,以及环绕的松桧,展现出岁月沧桑的痕迹。诗人通过“遥见灵旗翻,微风响清籁”进一步渲染了神秘而幽静的环境,灵旗飘动,微风吹过松林,带来清脆的声音。
“川光与天容,上下如衣带”运用比喻,形容江水与天空相接的景象如同一条衣带,既写出了景色的开阔,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飘忽不定。接下来的“累累白石明,窅窅浮云晦”则通过对比,描绘了明亮的白石与暗淡的浮云,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最后,“日夕故乡心,山川渺吴会”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尽管眼前山川壮丽,但心中仍怀念着远方的吴地。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