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扫炎瘴,猿啸破昏昧。
圣学醒群蒙,触景与心会。
我思住山中,伊谁致芳酎。
风高扫炎瘴,猿啸破昏昧。
圣学醒群蒙,触景与心会。
我思住山中,伊谁致芳酎。
这首元代诗人岑安卿的《次雷子枢知事延平八咏韵(其二)猿洞秋风》描绘了一幅清凉高爽的秋日景象。"风高扫炎瘴"生动地展现了秋风的劲疾,足以驱散炎热和湿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净化与清爽。"猿啸破昏昧"则以猿猴的啼声穿透黄昏的迷茫,增添了诗境的幽深与神秘。
"圣学醒群蒙"表达了诗人对儒家圣人之学的崇敬,认为它能启迪人们的智慧,使众人从蒙昧中觉醒。"触景与心会"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通过自然景色引发内心感悟,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地。
最后两句"我思住山中,伊谁致芳酎"流露出诗人向往隐居山林的生活,渴望有人能送来美酒(芳酎),可能是表达对友情的期待,也暗示了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风、猿啸为引,寓言哲理于山水之间,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和对学问的追求。
汉嘉城南雨新晴,汉嘉城下登舟行。
舟行适意那有此,楼台摇荡绿波起。
凌云有意送行客,九峰青人船窗里。
大波怒起声喧豗,濛水涐水横江来。
阳侯出斗踏巨浪,罔象逃遁愁惊雷。
长年三老惯涉险,到此变色胡为哉。
举头喧呼人踊跃,船势忽如飞隼落。
乌尤山下一回头,犹见惊涛溅佛脚。
清风不动旗影斜,鼓音未断回帆挝。
翠羽惊飞江上鸟,白蘋开满江边花。
江鸟江花无限景,碧流荡漾波纹静。
无数数烟峦翠作堆,分明倒卧峨眉影。
峨眉山影和烟沈,峨眉雪水入江深。
船头一掬寒沁齿,好试平生冰雪心。
半翁肢体已冥顽,诗酒间情未忍删。
卅载心倾《长庆集》,谁知病亦学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