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西幸路迢遥,一夕金陵王气销。
剩有荷珠重文藻,好寻冥漠话前朝。
太平西幸路迢遥,一夕金陵王气销。
剩有荷珠重文藻,好寻冥漠话前朝。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淡淡的哀愁。
“太平西幸路迢遥”,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描述了帝王西行的壮丽场景,同时也暗含着对往昔盛世的怀念。“路迢遥”三字,既展现了行程的艰难与遥远,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距离,为全诗奠定了深远的历史背景。
“一夕金陵王气销”,紧承上句,将笔触转向金陵,点明地点,同时巧妙地运用“王气销”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了金陵作为古代都城的辉煌不再,王气消散,象征着权力的更迭与历史的变迁。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是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剩有荷珠重文藻”,诗人在此处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荷花与文人的才华相联系,通过“荷珠”这一意象,既赞美了文人墨客的才情,又借以表达对过去文化的怀念与珍惜。这里的“重文藻”不仅指文字的厚重与华美,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与传承的渴望。
“好寻冥漠话前朝”,最后两句则将思绪引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诗人邀请读者一同在冥思中探讨前朝往事,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憧憬。这里的“冥漠”二字,既描绘了一种超脱现实的境界,也暗示了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清溪曲曲森丛桂,山人寄迹非忘世。
得归盘谷且逍遥,似到淮南成小憩。
立朝面冷如生铁,百炼之钢不可折。
对仗令人心胆寒,归田同我头颅雪。
我来正值落花时,红英片片浮春卮。
秋色桂林应更好,山中猿鹤毋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