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因谢客掩柴关,明月曾留共往还。
袪病寻方餐白石,卧游就壁见青山。
诗成快极思忘苦,梦里灵通睡不顽。
日课香灯经半卷,殊无别事碍清閒。
为因谢客掩柴关,明月曾留共往还。
袪病寻方餐白石,卧游就壁见青山。
诗成快极思忘苦,梦里灵通睡不顽。
日课香灯经半卷,殊无别事碍清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宁静与雅致。首联“为因谢客掩柴关,明月曾留共往还”以“谢客”和“明月”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隐逸而静谧的氛围,仿佛诗人与明月有过多次的亲密交流与往来,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
颔联“袪病寻方餐白石,卧游就壁见青山”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寻求健康之道,不仅通过饮食,更在精神层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餐食白石,或许象征着对纯净生活的向往;“卧游就壁见青山”,则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室内,也能通过想象或艺术作品感受到山川之美,体现了其心灵的广阔与对自然的亲近。
颈联“诗成快极思忘苦,梦里灵通睡不顽”揭示了诗人创作时的愉悦心境与超然状态。诗歌创作带来的快乐使他暂时忘记了生活的苦涩,甚至在梦中也能与灵性相通,展现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尾联“日课香灯经半卷,殊无别事碍清閒”总结了诗人的日常,每日的修行与阅读,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仪式感和平静。通过“香灯经半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度与对精神修养的重视。最后一句“殊无别事碍清閒”强调了诗人生活的简单与纯粹,没有多余的杂念和困扰,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自在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宁静、雅致与精神追求,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楚江鳞鳞绿如酿,衔尾江边系朱舫。
东征打鼓挂高帆,西上汤猪联百丈。
伏波古庙占好风,武昌白帝在眼中。
倚楼女儿笑迎客,清歌未尽千觞空。
沙头巷陌三千家,烟雨冥冥开橘花。
峡人住多楚人少,土铛争饷茱萸茶。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
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
偷儿夜探黑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
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
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
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客来留饮不计钱,齐人爱公如子产。
儿啼卧路呼不还,我惭山郡空留连。
牙兵部吏笑我寒,邀公饮酒公无难。
约束官奴买花钿,薰衣理发夜不眠。
晓来颠风尘暗天,我思其由岂坐悭。
作诗愧谢公笑欢,归来瑟缩愈不安。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