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抹妆浓,清灯影瘦,好山迎我先笑。
一篙花外轻回,认得去年芳草。
东风破梦,强扶起、腰肢低袅。
听杜鹃、频唤春归,不解春归犹早。
须自惜、瘦容婉妙。还自把、黛眉暗扫。
嫩阴压住杨花,瞒却燕莺分晓。
漫天飞起,恐竟把、佳人催老。
待春痕、它日飘零,只有乱萍知道。
翠抹妆浓,清灯影瘦,好山迎我先笑。
一篙花外轻回,认得去年芳草。
东风破梦,强扶起、腰肢低袅。
听杜鹃、频唤春归,不解春归犹早。
须自惜、瘦容婉妙。还自把、黛眉暗扫。
嫩阴压住杨花,瞒却燕莺分晓。
漫天飞起,恐竟把、佳人催老。
待春痕、它日飘零,只有乱萍知道。
这首清代诗人殷秉玑的《东风第一枝·春晓荡舟三桥看柳色》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晨景象。开篇“翠抹妆浓,清灯影瘦”以女子妆扮的细腻比喻柳树在春风中的翠绿与灯光下柳条的柔美,形象地展现了柳色的清新与娇媚。"好山迎我先笑"则赋予了山水以人的情感,增添了画面的亲切感。
接下来,“一篙花外轻回,认得去年芳草”描述了诗人轻舟荡漾,回忆起去年的旧游之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东风破梦,强扶起、腰肢低袅”通过写柳枝随风摇曳的姿态,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听杜鹃、频唤春归,不解春归犹早”借杜鹃鸟的啼声唤起人们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深刻理解。“须自惜、瘦容婉妙”是对柳树虽经风雨但仍保持优美姿态的赞美,也寓言了诗人对自身青春的珍视。
“还自把、黛眉暗扫”进一步将柳树拟人化,描绘其仿佛在自我打扮,暗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嫩阴压住杨花,瞒却燕莺分晓”则描绘了柳树荫蔽下的宁静与春意盎然,连燕莺也被瞒过,不知晓黎明的到来。
最后,“漫天飞起,恐竟把、佳人催老”以夸张手法表达对时光流逝的忧虑,担心美好的春光会过快消逝,使人衰老。“待春痕、它日飘零,只有乱萍知道”以柳絮飘零象征春去无痕,只有漂泊不定的浮萍能见证这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柳色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以及对岁月流转的深沉感慨。
竹篱茅舍,本是山家景。唤起兵前倦游兴。
地床深稳坐,春入蒲团,天怜我,教养疏慵野性。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松竹萧萧夜初静。
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
忆昔移家,着处偷生,拱有余霜。
遭几番惊怕,青天霹雳,满怀愁闷,苍海汪洋。
故步全非,新知误喜,袜线初无尺寸长。
龙钟后,方马归伏枥,龟作支床。年来饮不盈觞。
也不爱、花枝锦绣香。
与山僧野老,交情淡淡,盘蔬盂饭,清话浪浪。
燕子重来,桃花应笑,四壁空空一草堂。
偿诗债,有隔年未了,连日犹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