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锦衣玉貌过江人,几踬尘埃剩我亲。
万恨都移疽发背,九幽更恐债缠身。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
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陈三立所作的《哭次申》,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悼之情。首句“锦衣玉貌过江人”,描绘了逝者生前的风采,暗示其曾经的显赫或尊贵。然而,“几踬尘埃剩我亲”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变迁,只剩下诗人与亡者的亲近关系。
接下来,“万恨都移疽发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亡者的深深哀怜,将所有的遗憾和痛苦比喻为疾病侵蚀其身体。“九幽更恐债缠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暗示亡者可能在另一个世界仍受苦于未了之事。
“羽毛自惜谁能识,圭角难砻稍未纯”两句,诗人感慨逝者才华未被世人充分理解和赏识,如同珍贵的羽毛无人识其价值,又如未经磨砺的圭角,略显粗糙。这既是对亡者的惋惜,也是对自己未能及时发现和珍视的遗憾。
最后,“此后溪桥候明月,一披萧卷一酸辛”描绘了诗人想象中与亡者在月光下的追忆,独自翻阅亡者的遗作,心中充满酸楚和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画堂清昼光如水,古椿秀色盘烟紫。
吐灵纳妙动千年,曾见琼花几回徙。
堂前寿母朱颜酡,板舆霞帔弄婆娑。
麻姑白鹿时复到,西海青禽岁一过。
芳桂分丛截青玉,花露馨风飞宝粟。
帝令移向广寒殿,渐看圆影扶疏绿。
娇鸾小凤亚枝鸣,香兰瑶草绕根生。
谁言呵护非神物,天东老人为应星。
长记年年六月八,歌□酬宴长生国。
笑倚青苍计海筹,嫦娥双黛将相白。
客从兴济过,黝垩惊宫宇。
借问兴济人,椒房实圣女。
驾言父母邦,戚戚动当宁。
去年经营初,县小丁夫窭。
山东出供需,河南出布缕。
内拿出货财,辅郡出夫旅。
巨珰力主张,虞部成其羽。
夫丁以万论,货财难备举。
劳劳经年馀,今始见就绪。
犹有未敢言,愿客且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