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泽国半,往往饶异迹。
大海峙补陀,悬崖几千尺。
层波山震撼,断柎石苍赤。
明灭九点烟,超忽万里舶。
翻风鸷鸟退,近岸乱帆掷。
西方有圣人,东海乃其宅。
年来诏使至,幡幢飐岩石。
我亦飞渡来,流览感今昔。
摩挲薝卜花,四望晓天白。
东南泽国半,往往饶异迹。
大海峙补陀,悬崖几千尺。
层波山震撼,断柎石苍赤。
明灭九点烟,超忽万里舶。
翻风鸷鸟退,近岸乱帆掷。
西方有圣人,东海乃其宅。
年来诏使至,幡幢飐岩石。
我亦飞渡来,流览感今昔。
摩挲薝卜花,四望晓天白。
这首诗描绘了补陀山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故事,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先,诗人以“东南泽国半,往往饶异迹”开篇,点出补陀山位于东南沿海,是一个充满奇异景观的地方。接着,“大海峙补陀,悬崖几千尺”描绘了补陀山屹立于大海之中,悬崖峭壁高达千尺的壮观景象。随后,“层波山震撼,断柎石苍赤”进一步展示了山海相接、波涛汹涌的动态美,以及山石的苍劲与赤红,形成鲜明对比。紧接着,“明灭九点烟,超忽万里舶”通过烟雾与远处船只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同时也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交流。
“翻风鸷鸟退,近岸乱帆掷”则通过风中飞翔的猛禽与岸边杂乱的帆船,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与人类活动的交织。最后,“西方有圣人,东海乃其宅”将补陀山与佛教文化联系起来,提到这里曾是佛教圣地,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年来诏使至,幡幢飐岩石”描述了近年来朝廷使者来访的情景,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我亦飞渡来,流览感今昔”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此地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摩挲薝卜花,四望晓天白”则以触摸薝卜花的动作和远眺白茫茫的天空,结束全诗,给人留下深思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补陀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理的佳作。
客寄无生事,乘閒到水东。
风和禽语乐,日暖土膏融。
田父称家有,行人自屡空。
殷勤留我饭,怜我不为农。
閒人无外事,饭馀聊散策。
路逢一老翁,疑是避秦客。
招携过别墅,茅茨翳桑麦。
唯闻鸡犬声,了无车马迹。
自言入山来,居然长儿息。
身将云木亲,志与风尘隔。
屋边种桃李,无言花自拆。
原上耦耕人,将非是沮溺。
遗世乃全真,何为牵物役。
从此数相寻,幽期竟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