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濯德歌》
《濯德歌》全文
明 / 曹于汴   形式: 古风

一纬错,一疋恶。

纤尘能障玉壶冰,尺雾犹堪翳太清。

宣尼濯德精弥精,荡以江汉之砰磅。

涤髓沥肠中外莹,毛可以吹疵何生。

畴为濯之时,衾影我独知。

急遽共流离,畴为濯之具。

上帝时汝顾,翼翼恐以惧。

(0)
鉴赏

这首《濯德歌》是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通过对比纤尘与玉壶冰、尺雾与太清的对比,以及宣尼(孔子)的濯德行为,展现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首句“一纬错,一疋恶”以布匹的瑕疵比喻道德上的微小错误,引出主题。接着,“纤尘能障玉壶冰,尺雾犹堪翳太清”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即使微小的错误也能遮蔽道德的光辉,破坏心灵的纯净。这种对比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宣尼濯德精弥精,荡以江汉之砰磅”提到孔子的洗心革面,以江河的奔腾来象征道德的洗涤过程,强调道德修养的彻底性和力量。接下来的“涤髓沥肠中外莹,毛可以吹疵何生”进一步描绘了道德修养的深入,不仅触及内心深处,也影响到外在的行为,使一切不纯之处无所遁形。

“畴为濯之时,衾影我独知”表达了个人在道德修养中的自觉性,只有自己才能真正认识到道德的缺失,并主动进行修正。而“急遽共流离,畴为濯之具”则指出在流离失所或困境中,仍需保持道德的纯净,强调道德修养的普遍性和必要性。

最后,“上帝时汝顾,翼翼恐以惧”表达了对道德修养的敬畏之心,认为即使是神明也会关注并审视人的道德行为,因此人应时刻保持警惕和敬畏,以维护内心的纯净和道德的高尚。

整体而言,《濯德歌》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方法和自我反省的过程,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价值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作者介绍

曹于汴
朝代:明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猜你喜欢

和观瑞圣宫殿有感

属车何日泛尘清,旧苑沈沈隔禁城。

别殿未闻天跸响,华封常听宝鸾声。

禽鱼欲遂灵台乐,燕雀终期大厦成。

敢告冬官举常职,莫将池籞等閒轻。

(0)

大享肆赦府帅赋诗次其韵

运际重熙讲克禋,祖宗严配答慈仁。

典章备物该三代,殿宝殊名应五辰。

早岁侍祠曾受嘏,外方留镇屡颁春。

皇恩更远皆宣布,自此祥风起八垠。

(0)

送秭归胡宜甫

京洛前年困客尘,孤舟今去楚江滨。

位无高下在行己,邑有政刑宜福民。

人子欢心怜白发,壮夫幽抱感青春。

弦歌已治庭闱乐,休说穷通问大钧。

(0)

寓意

夕阳芳草自天涯,倦客何须感物华。

无计可能逃世网,有心刚欲慕诗家。

将烹谁惜能鸣雁,安足翻成强画蛇。

白发渐多瞳渐翳,少年相见莫揄揶。

(0)

云顶寺

秀巘层层一径通,秋来更植万株松。

閒中日永宜禅性,望处云平见物容。

半夜起风喧地籁,何年说佛响天钟。

尘埃满马游从隔,寄恨烟萝第几重。

(0)

次韵思道同晦甫春日过李氏园亭

二贤谈笑共为州,深惜青春烂漫游。

吟到醉乡须一饮,步回芳径亦三休。

风前几点见蛱蝶,雨后数声闻栗留。

人望使旌应喜乐,此心于尔亦何羞。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