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诗人将自己的日常琐事转化为诗歌,展现了一个安逸而自在的情境。
"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可能是室内,手边有书,身边有暖和的火炉,枕着臂作枕头,给人一种懒散安逸的感觉。
"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情感状态,他喜欢沉浸在对往昔的回忆之中,这种回忆带来的不是忧伤,而是慵懒,让他更容易进入梦乡。
接下来的几句 "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 描写了家人的互动,妻子在劝导诗人脱掉头上的乌帽,即便帽,这可能是在室内不必拘泥于外出的礼仪。而“婢”指的是女仆,她与主人一起铺开青色的毡子,可能是准备休息或者享受家庭时光。
最后两句 "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 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的感悟。即使没有华丽的装饰,就像家中的屏风一样简单自然,也不必刻意模仿或追求那些传统上的伟人,诗人的满足和幸福就在这平凡而温馨的家庭氛围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享受与赞美。
玉骢无奈催人起,登车一灯低照。
乱辙随尘,重衾卷梦,扶入瞻帷寒峭。看看渐晓。
认点点疏星,数来还少。
望不分明,几枝春树北河道。
回思无限影事,惜花曾早起,花外啼鸟。
漏响拖帘,香痕想帐,都是芳时情抱。浮名误了。
便如此天涯,一鞭霜草。没见风来,小旗偏自袅。
挨过黄昏,梧桐院、著些疏雨微云。
暗中征雁,渐语近水边村。
小阁灯昏人独自,听吟蛩绕遍墙根。
者情怀,怕逢明月,懒更开门。
当年望牛女处,只燕楼霜影,凤蜡啼痕。
不饶人睡,芦被纸帐无温。
便能梦归故国,怕红蓼,丹枫也断魂。
腰围减,待五更声尽,能留几分。
深笼翠袖,轻摇素手,旧梦风吹远。
裁霜剪月,总尽是、付与蛛昏尘暗。
班姬休诉,便得似、昭阳飞燕。
也只如、叶落长门,盼断玉阶金辇。
休还倚向阑干,算扑后流萤,都是愁点。
遮红掩翠,情未断,怕老花间人面。
合欢有意,待唤起,歌喉重展。
又道是、多少凄凉,不比旧时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