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火德》
《火德》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火德续正统,东南气运昌。

雒京都赤帝,鲁史笔天王。

八极开清晓,群星避太阳。

讴歌今有在,历数永无疆。

(0)
鉴赏

这首诗《火德》是宋末元初时期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火德”这一概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更迭、气运变迁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

首句“火德续正统,东南气运昌”,以“火德”象征国家的正统与繁荣,强调了东南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旺盛的生命力。火德不仅代表了力量与光明,也寓意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

接着,“雒京都赤帝,鲁史笔天王”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雒都与赤帝、鲁史与天王的对应,既是对古代帝王统治的象征性描述,也是对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的赞美。赤帝与天王的并置,体现了权力与文化的双重意义,暗示了权力更迭中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八极开清晓,群星避太阳”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光明的到来。八极,即八方极远之地,清晓则意味着黎明破晓,万物复苏。群星避太阳,形象地展示了太阳的至高无上,同时也隐喻了新旧交替的自然法则。

最后,“讴歌今有在,历数永无疆”表达了对当前时代赞颂的同时,也对历史的无限延续抱有坚定信念。讴歌,意味着对当下的肯定与赞美;历数,则指历史的记录与传承。这两句诗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永恒价值,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火德》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以及未来展望的独特视角,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题姚娄东所藏平台寒林图

古木寒林欲断魂,家山落日近黄昏。

相从便问桃源路,绝顶人行何处村。

(0)

题商寿岩画山水

集贤曾画嘉熙服,敕赐黄金拜舞归。

从此人间重山水,清泉白石转晴晖。

(0)

仆射山人山中四时词·其三

西风萧萧群木槁,天外秋云净如扫。

豆叶半枯鸿雁来,粳稻俱登鸡鹜饱。

白云夜下天雨霜,破篱衰草啼寒螀。

芋魁如盎茭白老,床头酒熟浮蛆香。

(0)

范蠡归湖图

功遂名成泛五湖,知几千古擅良图。

向教勾践堪同乐,不识先生肯退无。

(0)

寓定州禅宇·其一

幽鸟避人飞去,好风恋竹频来。

为爱僧家庭宇,莫教踏破苍苔。

(0)

梅花百咏·其三十一簪梅

对雪看花可自由,兴来宁复为花羞。

临风一笑乌纱侧,却胜黄花插满头。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