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几何,岁月良不待。
秋深动金石,夜久生竽籁。
凉知神观回,静胜语嘿对。
悠悠苔竹轩,语短莫能载。
人物曾几何,岁月良不待。
秋深动金石,夜久生竽籁。
凉知神观回,静胜语嘿对。
悠悠苔竹轩,语短莫能载。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名为《次昌甫韵》。诗中描绘了时间流逝之感,以及在静谧环境中人物内心的微妙变化。
首句“人物曾几何”,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接着,“岁月良不待”进一步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引出下文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秋深动金石,夜久生竽籁”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时间的推移。秋天的深沉与夜晚的悠长,不仅展现了季节更替和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内心情感的沉淀与变化。
“凉知神观回,静胜语嘿对”则转而描写人在静谧环境中的感受。凉意不仅来自外界,也是内心情绪的反映。在静默中,人与自己对话,这种状态下的心灵交流比言语更为深刻。
最后,“悠悠苔竹轩,语短莫能载”以“苔竹轩”这一静谧之所为背景,表达了即使话语简短,也无法完全承载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思绪。这不仅是对语言局限性的反思,也是对内心世界广阔无垠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交织,深刻地探讨了时间、空间与人心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
匪兕匪虎吾道非,鸲之鹆之侯不归。
山南山北靡有定,瀼东瀼西生计微。
颓墙宿莽露泥泥,荒田野菊秋菲菲。
我止安息,我行安之。噫吁嘻!
过殷墟兮麦渐渐,览周原兮黍离离。
黍麦之秀,黍麦之有。无麦无禾,不耕胡取。
白骨兮成溪,膏肉兮成泥。已焉哉!
想自古之如彼,匪斯今之可哀。
死莫惩于既往,生胡保其将来。
东溟之滨,相夺相攘。杀人填海,浩浩不盈。
轮回报复,此死彼生。
天假手于王师,使尽殪于秦坑。
痛临渊而一吊,悲万古之茫茫。
烟拖野色入书窗,一畈平田隔草塘。
暮雨初收新水满,藕花香杂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