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解秋十首·其八》
《解秋十首·其八》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

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

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0)
注释
春:春季,一年四季之一,这里象征生命的繁荣期。
秋:秋季,一年四季之一,象征生命的衰退期。
岂念:岂会去思念,表示不关心或不在意。
百草死:形容万物凋零,比喻人生的暮年或困难时期。
但念:只关心,只考虑。
霜满头:比喻年老,头发像被霜覆盖,指年岁已高。
头白:头发变白,指年老。
古所同: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表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茫茫:时间久远且没有边际的样子,形容人生的漫长。
百年内:指人的一生,因传统上常用百年来象征人的一生。
处身:置身于,生活于。
良未休:确实未曾停止,强调人生的持续和忙碌。
翻译
春天并非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春天,秋天也并非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秋天。
哪里会去想那百草的凋零,只是担忧那满头的白霜。
头发变白是自古以来共有的现象,为何要因此坐着烦恼不已。
在这茫茫的百年时光里,我们身处其间,确实未曾停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解秋十首》中的第八首,通过对春天和秋天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春非我独春,秋非我独秋。” 这两句表明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然而,“岂念百草死,但念霜满头。”则透露出诗人对生命消逝的感伤,特别是自己年华老去,更感到时间的压力。

“头白古所同,胡为坐烦忧。” 这两句强调了人类共有的命运——老龄,这本是自古皆然的事情。然而诗人却仍旧陷入忧虑之中,这反映出了个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最后,“茫茫百年内,处身良未休。” 表示了诗人对未来迷茫以及个人的生命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感受。同时,“未休”也暗示了一种对于个人生涯的不满足和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季节更迭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个人的无常以及时间流逝不可挽回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画马

千里骅骝气,飞阳尺素中。

可怜曹霸在,泪与汗花红。

(0)

送王础尘之赣州·其一

白头吾友渐无人,君去台关失所亲。

归雁声催南海节,落梅香待建安巾。

云中冒顿频乘月,雪里花门未动尘。

到日郁孤当小岁,羊裘先得汉家春。

(0)

己巳岁除作·其一

避地飘摇未定栖,贫家骨肉满中闺。

去年左氏三媛在,明岁商瞿五子齐。

梅实早从冬至结,莺雏休待立春啼。

街头花胜无钱买,黄口牵衣向小妻。

(0)

题陈献孟城南新居·其一

山公相爱遂移家,且得园池傍海沙。

南北未教莲叶大,东西先遣柳条斜。

何须潦倒频中酒,已有风流似浣花。

多养白鹅萍藻上,右军来写一天霞。

(0)

红石榴·其五

丹若枝枝越女家,红争一朵髻边霞。

煎成药饼须千叶,捣作香脂费几花。

倾向玉盘新滴沥,移来金谷旧纷葩。

水晶千子怜如一,浸液霜滋似露华。

(0)

感事·其三

神华缥缈蜃楼中,吐纳风涛有汉宫。

一代波臣持日月,十年海外尽英雄。

书王虚拟春秋事,窃帝难成割据功。

五百岂关无死士,将军不欲令名终。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