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事·其三》
《感事·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神华缥缈蜃楼中,吐纳风涛有汉宫。

一代波臣持日月,十年海外尽英雄。

书王虚拟春秋事,窃帝难成割据功。

五百岂关无死士,将军不欲令名终。

(0)
鉴赏

这首诗《感事(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通过丰富的想象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深刻洞察。

首联“神华缥缈蜃楼中,吐纳风涛有汉宫。”以“蜃楼”为喻,象征历史中的虚幻与变幻莫测,同时“吐纳风涛”则暗示了历史的动荡与变迁,犹如汉宫般辉煌却也充满风雨。这一联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情境融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

颔联“一代波臣持日月,十年海外尽英雄。”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宏大主题。这里“波臣”指的是海上的臣子,他们手持日月,象征着掌握着历史的光明与黑暗,而“十年海外尽英雄”则强调了在广阔的海洋上,英雄辈出,他们的事迹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颈联“书王虚拟春秋事,窃帝难成割据功。”转而探讨了历史记载与真实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历史书籍中所记载的春秋往事可能并非全然真实,而那些企图窃取帝王之位的人,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建立自己的势力,但最终难以实现长久的割据统治。这一联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尾联“五百岂关无死士,将军不欲令名终。”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赞美。即使在没有死士相助的情况下,将军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名声终结于历史的尘埃之中,这体现了对忠勇精神的颂扬和对个人荣誉的重视。

整体而言,《感事(其三)》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英雄主义、历史真实性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崇高敬意。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题紫阳书屋画卷为鲍掾

朱子道鸣濂洛后,紫阳山并华嵩高。

生民不被当时泽,从祀方从后世褒。

封事万言焚谏藁,棹歌九曲付渔舠。

看君图画增予感,千里云林怅望劳。

(0)

大足县·其二

方池鹅鸭乱晴波,丰草牛羊散暖坡。

如此山居元不恶,我生何地着云窝。

(0)

过五丁峡

涉水复涉水,登山复登山。

行行不计程,日日山水间。

及兹五丁峡,蜀道方险艰。

水多洪涛恶,山有乱石顽。

梁摧乃能渡,梯绝无由攀。

我马毛已焦,我仆力已孱。

岂因筋骨劳,而使涕泪潸。

幽林好鸟鸣,听之心自闲。

西南六诏地,此去何时还。

斯须敢忘君,咫尺不违颜。

愿承风八翼,直上天九关。

(0)

答姚宗文律诗四首·其二

淮天空阔彩云收,坐对青山最上头。

幽梦祇应随化蝶,闲心尽可狎来鸥。

胸中绣锦休停织,袖里骊珠莫暗投。

篱落菊花秋已近,浮庵还许唤同游。

(0)

赋鹤瓢杯用方参政韵

仙骥云深早蜕胎,谁将霜骨镂崔嵬。

香流玉液风生座,影浸金波月上台。

诗客莫夸椰子榼,山翁何羡水精杯。

醉来傲睨乾坤阔,髣髴瑶池赐宴回。

(0)

赋南山别墅

笑指南山第一峰,山中无事得从容。

金银气合云霄上,紫翠光开涧壑重。

太傅多才传洛下,相如有赋忆临邛。

岁寒正有松梅约,腊酒香浮琥珀钟。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