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寒影削飞来,璇玉潆洄古洞开。
万叠芙蓉摇画幅,千秋霜雪锁楼台。
临风几想流觞兴,招隐何人授简才。
涤尽红尘应不染,移文休勒碧山隈。
峡山寒影削飞来,璇玉潆洄古洞开。
万叠芙蓉摇画幅,千秋霜雪锁楼台。
临风几想流觞兴,招隐何人授简才。
涤尽红尘应不染,移文休勒碧山隈。
这首诗描绘了峡山的壮丽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首句“峡山寒影削飞来”,以“削”字生动地刻画出山峰的峻峭,寒影则暗示了山色的清冷与深邃,仿佛从天际飞来一般,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接着,“璇玉潆洄古洞开”,将山洞比作流转的美玉,形象地描绘了洞穴内水流动的景象,同时“古洞开”三字又透露出历史的沉淀与神秘感。这两句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峡山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万叠芙蓉摇画幅,千秋霜雪锁楼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峡山美景的描绘。芙蓉在这里象征着山花或瀑布,它们在山间摇曳生姿,如同画卷上的点睛之笔;而“霜雪锁楼台”则以冬日的景象,赋予了建筑以时间的深度,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
“临风几想流觞兴,招隐何人授简才”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的感慨与思考。流觞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时的一种游戏,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招隐”则是引诱隐士归隐之意,反映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何人授简才”则表达了对能与自己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之人的期待。
最后,“涤尽红尘应不染,移文休勒碧山隈”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希望在这远离尘嚣的山水之间,心灵得到净化,不再受世俗纷扰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视,希望后人能够妥善保护,不让人为的痕迹破坏这方净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和内心纯净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