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外柳如丝,一路推敲贾岛诗。
试问灞桥风雪里,何如细雨剑门时。
石头城外柳如丝,一路推敲贾岛诗。
试问灞桥风雪里,何如细雨剑门时。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雪中景象的不同感受与想象。首句“石头城外柳如丝”,以柳丝轻柔比喻石头城外的景色,既展现了江南春日的柔美,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接着,“一路推敲贾岛诗”,通过引用贾岛的诗句,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相连接,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深沉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试问灞桥风雪里,何如细雨剑门时。”这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不同自然景象的感受。灞桥风雪,常被用来形容离别或凄凉的氛围,而细雨剑门,则可能象征着宁静与和谐。诗人在这里提出疑问,似乎在思考哪种情境更令人心动,或是更符合心中的理想境界。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与情感、过去与现在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对文学艺术的深情寄托,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思考。
我爱此塘好,碧水映红蕖。
垂杨袅袅烟笼,绿发倩风梳。
医却尘埃俗病,唤起沧浪幽兴,怀抱一时舒。
更把直钩钓,得意不须鱼。
忆当年,吟北渚,醉西湖。
兰舟撑入云锦,未必画中如。
世事春风一梦,回首欢游安在,烟海隔蓬壶。
清赏有今日,题壁记来初。
西风万卷堂空,卧听箫鼓谁家宴。
多情惟有,碧霄明月,肯来相见。
因记当年,南楼老子,座前宾满。
把清谈当却,弹丝吹管。
谁更问,霓裳按。
梦里仙游惊断。
怅天涯、故人难面。
空留玉斧,修轮斫桂,又成衰晚。
水调歌残,壮心都付,一声长叹。
对清光不寐,呼儿取酒,不妨重暧。
孟春才过了,看两叶,坼尧*。
正杏蕾包红,梅花谢白,杨柳回青。
东风此时须记,是当年、河岳降英灵。
刀笔名香禁署,丝纶宠佩天庭。
夜来南极老人星。
光彩照前厅。
见厅上高人,鸣琴清坐,阖境安宁。
因来捧杯添寿,指庄椿、直到八千龄。
更有无垠福禄,汪洋别比沧溟。
南游三载,只江山、不负中原诗客。
万里行装无别物,满意风云泉石。
牛斗星边,灵槎缥缈,鬓影银河湿。
哀歌谁和,剑光摇动空碧。
回首帝子长洲,洪崖仙去,风雨鱼龙泣。
海外三山何处是,黄鹤归飞无力。
天下佳人,袖中瑶草,日暮空相忆。
乾坤遗恨,月明吹入长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