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风流绝伦比,几曾岩壑慕人知。
空林著月自为画,铁干卧云谁入诗。
未必游蜂常绕户,差教寒蕊不辞枝。
逋仙酬唱依宣室,漫恨沉沦伏处时。
最是风流绝伦比,几曾岩壑慕人知。
空林著月自为画,铁干卧云谁入诗。
未必游蜂常绕户,差教寒蕊不辞枝。
逋仙酬唱依宣室,漫恨沉沦伏处时。
此诗以寒梅为题,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中独立风雪的形象,展现了其高洁与坚韧的精神。首句“最是风流绝伦比”直接赞美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将其与世间万物相比较,突出其不同凡响之处。接下来,“几曾岩壑慕人知”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梅花不求人知、独立于世的品格。
“空林著月自为画,铁干卧云谁入诗”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梅花的孤高与超脱。月光下的空林,梅花独自绽放,仿佛一幅自然界的画卷;而那铁一般的树干,横卧于云间,无人能以诗歌捕捉其神韵,更显其独特与神秘。
“未必游蜂常绕户,差教寒蕊不辞枝”则从另一个角度赞美了梅花的独立与坚强。即使没有蜜蜂常来采蜜,梅花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不辞辛劳地绽放,展现出一种不依赖外界、自我实现的品质。
最后,“逋仙酬唱依宣室,漫恨沉沦伏处时”引用了古代文人的故事,表达了对梅花精神的敬仰与向往。这里的“逋仙”可能指的是逃避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文人,他们与梅花一样,在各自的领域内保持着高洁与独立。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志向,同时也对那些沉沦于世俗、未能像梅花那样保持高洁之士表示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赞美了其自然之美,更寓意了对高尚人格和独立精神的推崇,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南邻阻杖藜,屐齿绕床泥。
漠漠门长掩,迟迟日又西。
不知何兴味,更有好诗题。
还忆东林否,行苔傍虎溪。
亲采匡庐瀑布西,层崖悬壁更安梯。
携行三十年吟伴,未有诗人□□□。
诗家依阙下,野景似山中。
兰菊俱含露,杉梧为奏风。
破门韦曲对,浅岸御沟通。
莫叹连年屈,君须遇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