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
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
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
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苔。
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
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
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
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严陵钓台垂钓的宁静景象。开头“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两句,设定了场景,隐者正站在古老的钓台旁,面对着一片汹涌的江水和映照着古旧台阁的空旷气氛。
接下来的“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份孤独而安静生活状态的赞美。这里,“无人”强调了隐者的孤独,而“白浪自成堆”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这两句通过 鹤与鱼的行为,象征着隐者与世俗的隔绝和自由。鹤寻找僧人可能寓意隐者的高洁品格,而鱼则代表了返回到广阔无垠的自然中去。
最后,“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苔”两句描绘出诗人在傍晚时分攀爬登临之景象。这里的“秋值晚”设置了一种萧瑟的氛围,而“树石尽多苔”则展示了时间流逝与自然成长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追求。
老气盘空,才名照世,万里秋风行色。
人物中朝第一,司马题桥,班生投笔。
记承流宣化,早威声,先驰殊域。
看吟鞭、笑指关河,历历当年曾识。
自古人心忠义,白水朝宗,众星拱极。
铜柱无端隔断,两戒平分,天南地北。
念瞻依丹阙,捧红云、金泥调屑。
到明年归对西山,细说安边检花草粹编卷十有此首,但作者注应滕宾。
(疑当作滕应宾)题无西使二字,才名误作牙名,照世脱世字,秋风作西风,中朝作朝中,班生作班超,历历脱一历字,朝宗作朝东,两戒平分四字全脱,地北作天北,瞻依无
柳颦花困,把人间恩怨,尊前倾尽。
何处飞来双比翼,直是同声相应。
寒玉嘶风,香云卷雪、一串骊珠引。
元郎去后,有谁着意题品。
谁料浊羽清商,繁弦急管,犹自余风韵。
莫是紫鸾天山曲,两两玉童肩并。
白发梨园,青衫老传,试与留连听。
可人何处,满庭霜月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