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传家学,诗书不愧心。
佩刀知素业,左序况同襟。
但喜知难字,何能识至音。
小轩多暇日,为赋九州箴。
郑氏传家学,诗书不愧心。
佩刀知素业,左序况同襟。
但喜知难字,何能识至音。
小轩多暇日,为赋九州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和国器喜以事业为怀二首(其一)》。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郑氏家族传承的诗书教育表示赞赏,认为他们以读书写字为荣,内心无愧。"佩刀知素业"一句,可能暗示郑氏家族不仅重视文采,还有武德,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家庭教育。"左序况同襟"进一步强调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价值观。
诗人对于郑氏能够识字解难,理解深奥的学问感到欣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高雅艺术如音乐的理解可能不如对方深入。"何能识至音"流露出谦逊和对知识的敬仰。最后,诗人提到在闲暇时光,他会在小轩中为郑氏家族写下寓意深远的九州箴言,这既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对自己创作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扬了诗书传家的优良传统,表达了对知识与才艺的尊重,以及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敕使竟空反,公不出梅关。
当年玉座记忆,仄席问平安。
羽扇尉佗城上,野服仙游阁下,辽鹤几时还。
赖有蜀耆旧,健笔与书丹。青油士,珠履客,各凋残。
四方蹙蹙靡骋,独此尚宽闲。
丞相祠堂何处,太傅石碑堕泪,木老瀑泉寒。
往者不可作,置酒且登山。
鬳斋不是凡人,海山仙圣知来处。
清英融结,佩瑶台月,饮金茎露。
翰墨流行,禁中有本,御前停箸。
向弘文馆里,薰风殿上,亲属和、微凉句。
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
曾传宝苑,曾将玉杵,付长生兔。
地覆天翻,河清海浅,朱颜常驻。
算给扶朝者,临雍拜者,下梢须做。
忆携束书来京师,洛下诸贤颇见推。
当日难为元方弟,何处闻有蔡克儿。
晚节免羞彦回面,后生愿识李邕眉。
五陵年少欺衰飒,不见田光盛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