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焚书书不绝,儒生冒禁还矜说。
可怜汉主重萧何,溺冠慢骂翻成劣。
少年哀之失鉴之,漫尔攻书不攻律。
世情莫道古今殊,吏笔儒书仍甲乙。
往事空闻塞上翁,眼前地步分雌雄。
春光满目醉人处,李花能白桃花红。
岂其物态各有定,谁将得失雠东风。
放怀且吸杯中月,婵娟浩荡波溶溶。
秦皇焚书书不绝,儒生冒禁还矜说。
可怜汉主重萧何,溺冠慢骂翻成劣。
少年哀之失鉴之,漫尔攻书不攻律。
世情莫道古今殊,吏笔儒书仍甲乙。
往事空闻塞上翁,眼前地步分雌雄。
春光满目醉人处,李花能白桃花红。
岂其物态各有定,谁将得失雠东风。
放怀且吸杯中月,婵娟浩荡波溶溶。
此诗《感事漫成》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通过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事得失的感慨。
首句“秦皇焚书书不绝”,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暗喻知识与文化的传承虽遭阻挠,却依然生生不息。接着“儒生冒禁还矜说”描绘了儒生在禁令之下仍坚持传播学问的情景,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执着。
“可怜汉主重萧何,溺冠慢骂翻成劣”则以汉高祖刘邦重用萧何为例,讽刺了后世君主因个人喜好而忽视人才的错误做法。接下来“少年哀之失鉴之,漫尔攻书不攻律”指出年轻一代对历史教训的忽视,只知批判书籍而不注重法律规范,反映了社会教育的缺失。
“世情莫道古今殊,吏笔儒书仍甲乙”强调尽管时代变迁,但官府文书与儒家经典仍然保持着权威地位,表达了对传统价值的尊重。然而,“往事空闻塞上翁,眼前地步分雌雄”又以塞翁失马的故事,警示人们不要过于拘泥于过去的经验,要灵活应对当前的局面。
“春光满目醉人处,李花能白桃花红”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以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比喻世间万物各具特色,不应过分追求单一的标准或评价。最后“岂其物态各有定,谁将得失雠东风”提出疑问,指出事物本有其自然规律,不应人为强加评判标准,暗示了对公正与客观的追求。
“放怀且吸杯中月,婵娟浩荡波溶溶”以饮酒赏月的场景结束,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心境,同时也寓意着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综上所述,《感事漫成》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
避炎扫净室,卧看浮炉烟。
读君五字诗,鹤发惊臞仙。
缅怀少壮日,意气横无边。
春风郁双鬓,绿草争芳妍。
酒豪既跌宕,花恼仍狂颠。
涉境如刺绣,针行久忘邅。
中路一线通,悟彼称世贤。
不知老将至,此道闻尼宣。
高山戴雪早,从人嘲乐天。
青青复种种,荣谢理固然。
市翁一弹籋,意眇飞鸿前。
何况大丈夫,乃顾儿女怜。
为语偓佺辈,痴心莫攀缘。
袅蹄谅可铸,此物无由玄。
旧诗未酬新句新,向来毒酲与死滨。
颓然一榻谁料理,子思之侧知无人。
华筵再开不辞醉,夜碧千钟慰愁肺。
盍簪如雾君不来,岂念清游后难继。
朱唇少罢凌风歌,莲舟小桨翻青罗。
笛声无哀亦无怨,唤取月色今宵多。
狂时骀荡醒时耻,情景循环亦何已。
但愁霜过沾人衣,埘上嘐嘐坐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