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流水感华年,且向春风一放颠。
今日楚宫残照里,息夫人在更堪怜。
不须流水感华年,且向春风一放颠。
今日楚宫残照里,息夫人在更堪怜。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夏孙桐所作的《社园看桃花索式之和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人以桃花为题,寓情于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不须流水感华年”,诗人开篇即以“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但强调无需因岁月的流转而感伤青春的消逝,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接着,“且向春风一放颠”,诗人转而描绘了一幅春风吹拂、万物复苏的画面,鼓励人们应积极面对生活,享受当下的美好,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后两句“今日楚宫残照里,息夫人在更堪怜”,诗人将视角转向历史,借古喻今。楚宫残照,暗示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息夫人的故事则是一个关于忠诚与爱情的悲剧。通过这一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中类似悲剧的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公不见,杨伯起,关西处处称夫子。
四世犹传掌武冠,千秋尚说衔环里。
又不见杨楼船,银黄若若悬腰间。
已惊三组冠朝列,复展百里家函关。
公今自是名贤裔,少小长怀请缨志。
天子临轩下玺书,单于远塞知名字。
有时扫氛瀚海头,有时夺幕王庭秋。
浴铁争听白羽扇,赐金仍侑紫貂裘。
辽海波澄塞烽熄,降将辕门但啧啧。
从尔和戎魏大夫,我自屯田赵充国。
初登服政鬓未霜,已闻召命出明光。
万八千户彻侯印,二十四考中书堂。
野夫恨识荆州未,倘公偶记交承事。
试言文举报曹公,公今五十余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