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予欲复梅花庄已縳茅三间种梅数千本·其一》
《予欲复梅花庄已縳茅三间种梅数千本·其一》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尚有梅村地,为椽可耦耕。

身閒仙易得,心苦事难成。

大屋悬长铎,低茅縳直绳。

两般生趣味,一笑问溪声。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尚有梅村地”,透露出诗人对梅村这一理想栖息地的期待,这里不仅有可供耕作的土地,还有种植梅树的空间,暗含着对自然生活和田园诗意的憧憬。

接着,“为椽可耦耕”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在这片土地上,可以作为农具使用,进行耦耕,即两人并肩耕作,象征着一种和谐、简单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述,也蕴含着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身閒仙易得,心苦事难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仙”的理解与追求。在身体闲适的状态下,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更容易获得,仿佛接近了仙人的境界。然而,内心的修炼与事物的成功却并非易事,需要持续的努力与坚持。这既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大屋悬长铎,低茅縳直绳”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画面:高大的房屋上悬挂着长铎,低矮的茅屋则以直绳固定。这里通过对比高大与低矮、复杂与简单,反映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在追求物质的富足与精神的满足之间找到平衡。

最后,“两般生趣味,一笑问溪声”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都充满了乐趣,诗人以一笑回应,似乎在说:“生活中的乐趣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和体验。”同时,通过“问溪声”,诗人将自己融入自然,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启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简单、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复杂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追求精神自由的智慧。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句·其三

杜宇啼时花正开。

(0)

留别仲咸·其二

世网婴缠不自由,可怜匏系又萍流。

忽从清洛南边郡,移向黄河北岸州。

命薄我甘闲副使,道孤君是假诸侯。

解梁去此无多地,时寄新诗慰客愁。

(0)

官成武主簿作五首·其一

释褐来成武,始知为政难。

每签逃户状,羞作字人官。

冷砌莓苔遍,荒城草木寒。

宦情销已矣,时梦钓鱼滩。

(0)

题汪水云诗卷

相逢邂逅不相期,又是江湖一段奇。

我辈恨生南渡后,道人啸出北征诗。

百年岁月心难老,万里江山梦已驰。

细阅行程更相问,河清久说水涟漪。

(0)

哭孀嫂·其二

双眼失明二十载,一身病卧四周年。

俱生孤女眼前死,诸御四儿姑幸全。

遍历人间真苦恼,略无身后好因缘。

静思四十六年事,一梦三生业梦圆。

(0)

和谹父寻春之作

秾华女儿红,芳草王孙绿。

小大各尽态,低昂俱悦目。

久雨脱滞著,振衣乐休沐。

晴空吟思开,命简句可属。

起看花覆墙,净扫云为屋。

幸会二三老,风骚命奴仆。

欲说未说情,三篇两篇足。

玉人花映面,眉黛添香醁。

杯酒戒失身,无如饱扪腹。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