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追钴鉧,老牧步潮州。
全气有虞子,馀风挹静修。
居然成典雅,正不在雕锼。
更有神交处,渊源溯鲁邹。
清河追钴鉧,老牧步潮州。
全气有虞子,馀风挹静修。
居然成典雅,正不在雕锼。
更有神交处,渊源溯鲁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安所作的《偶成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清河追钴鉧”起笔,可能是在描绘一位老者在清河之地追寻古代钴鉧(一种乐器)的故事,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溯和怀念。接着,“老牧步潮州”形象地刻画出这位老者的足迹,他像一位牧者般走过潮州,寓含着人生旅程的沧桑与智慧。
“全气有虞子”一句,将老者比作虞舜那样的圣贤人物,赞美他的气质和修养,体现出他对道德品质的追求。“馀风挹静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淡泊的修身之道,老者仿佛在传承着古代的美德。
“居然成典雅”表达了诗人对老者人格魅力的认同,认为他的行为举止自然流露出高雅的风范,无需刻意雕琢。“正不在雕锼”则点明真正的美并不在于外在形式的修饰,而在于内在的修养和品格。
最后两句“更有神交处,渊源溯鲁邹”,揭示了老者与古人的精神交流,他深入探究儒家文化发源地鲁邹一带的精神内涵,展现出对深厚历史底蕴的敬仰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老者的形象,赞美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个体的高尚品德,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江豚翻碧浪,凭高极望,折戟半沈沙。
鸡笼山下路,记得凤城,数十万人家。
貂禅掩映,钟山翠、叠鼓鸣笳。
更参差、青溪红板,从古说繁华。堪嗟。
齐台梁苑,残月微风,剩颓墙败瓦。
祇苍凉、半林枫槲,四壁龙蛇。
几番夜向寒潮泊,空城下、浪打蒹葭。
青衫湿,隔船同诉天涯。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